翡翠镯子泛荧光不一定就是假的,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荧光现象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注胶处理(B货翡翠)
人工注胶的B货翡翠在紫外灯下可能出现蓝白色荧光,这是环氧树脂填充剂的反应。天然A货翡翠通常无荧光或仅有微弱荧光(部分含矿杂物例外)。若镯子整体呈现强烈均匀荧光,需警惕处理过的可能性。
2. 抛光粉残留
部分翡翠在抛光阶段可能使用含荧光剂的抛光粉,尤其在缝隙处会残留荧光反应。这类情况不属于造假,但需专业清洗去除。
3. 天然矿物的荧光特性
某些天然翡翠因含方解石、长石等伴生矿物,可能在紫外线下局部发光。例如缅甸部分场口的翡翠会有蓝白或黄绿荧光,这与材质本身有关。
4. 镀膜或染色(C货)
染色翡翠的染料或表面镀膜可能产生荧光,常伴随颜色分布不自然、裂隙处染料聚集等现象。需借助放大镜观察结构是否异常。
扩展知识:
荧光与莹光的区别:天然翡翠的"莹光"指矿物结构对光的折射效果(如起胶感),而人工荧光是紫外线激发的发光反应。
检测建议:
- 紫外灯仅作辅助手段,需结合密度测试、折射率、红外光谱等综合鉴定。
- 正规质检机构证书(如NGTC)会明确标注"抛光粉残留"或"树脂填充"等信息。
若消费者发现荧光现象强烈且不均匀,建议送检专业机构进一步分析材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