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石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反映了古蜀国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技术水平。以下是主要类型及相关扩展:
1. 玉璋
以长条形、刃部呈弧形为特征,部分器身刻有精细纹饰。三星堆玉璋数量庞大,可能与祭祀活动中的“祭山”仪式有关,体现对自然神的崇拜。二号坑出土的边璋刻有祭祀场景图案,为研究古蜀礼仪提供了实物证据。
2. 玉戈
形制多样,包括三角形锋戈和直内戈,部分长达70厘米。虽无实用兵器痕迹,但象征军事权力或神灵法器。部分玉戈与中原商文化玉戈相似,表明两地交流。
3. 玉琮
外方内圆的典型礼器,三星堆玉琮数量较少,但高领式琮与良渚文化风格迥异。有学者认为其通过长江中游传入,体现了文化传播的复杂性。
4. 玉璧
环状器物,多有素面,少数刻划符号。大型玉璧可能用于祭天,与《周礼》记载的“以苍璧礼天”功能相近,反映宇宙观。
5. 玉斧/玉锛
工具类玉器,刃部锋利,但无使用磨损,应为仪式性工具。石家河文化风格的齿刃玉锛在三星堆出现,暗示技术交流。
6. 玉瑗与玉环
佩戴饰品,部分带有扉棱装饰。一号坑出土的鱼形玉环造型生动,可能关联渔猎经济或图腾信仰。
7. 特殊器型
- 玉神树残件:与青铜神树呼应,或为“建木”神话载体。
- 玉眼形器:眼球凸出,与青铜纵目面具信仰一致。
- 玉贝:仿海贝形制,反映原始货币或珍宝观念。
工艺特征:
采用切割、管钻、阴刻等技术,部分玉料经检测为软玉(透闪石)。纹饰中神人、云雷纹等元素与青铜器风格统一,显示宗教艺术体系化。
学术意义:
三星堆玉石器组合既含中原礼制因素,又具地域创新(如璋的变形体),证实古蜀国是多元文化交汇节点。其祭祀功能突出,与青铜器、金器共同构建了神权社会的物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