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构思与草图
- 确定主题:明确熊猫的姿态(如吃竹子、爬树、玩耍),可参考真实照片或艺术作品。
- 草图绘制:用铅笔或炭笔在画布上轻勾轮廓,注意熊猫的比例(圆脸、黑眼圈、短腿),背景可简化为竹林或留白。
2. 底色铺设
- 背景处理:若画竹林,先用大号笔刷铺浅绿或灰蓝色底色,营造自然氛围。留白背景则直接进入主体。
- 熊猫基色:用钛白加少量熟赭调出乳白色,平涂熊猫身体;黑部用象牙黑或深灰,区分耳、眼、四肢。
3. 体积塑造
- 明暗关系:在熊猫白色毛发部分混入淡蓝或浅灰(如群青+白)画暗面,增强立体感;黑色毛发用暖黑(黑+赭石)提亮反光。
- 五官细节:用小号笔蘸黑色精细勾勒眼睛(注意高光留白)、鼻子(倒三角),嘴巴线条柔和不生硬。
4. 毛发质感
- 笔触技巧:用干笔法或扇形笔蘸白色/灰色,以短促笔触顺熊猫结构扫出毛发纹理,边缘处虚实结合。
- 层次叠加:黑色毛发可分层涂抹,底层深黑,表层用灰黑提亮,模仿毛发的蓬松感。
5. 背景深化
- 竹林画法:用翠绿+深绿湿画法晕染竹叶,趁未干时勾叶脉;远景竹竿用灰绿虚化,突出空间感。
- 光影协调:根据熊猫受光方向,在背景添加投影或光斑,统一画面光源。
6. 最终调整
- 高光强化:钛白点眼眶、鼻头高光,毛发局部提亮。
- 整体调和:检查黑白对比是否平衡,必要时用透明色罩染(如白色部分罩淡黄营造暖光效果)。
扩展知识:
熊猫结构特点:幼熊猫毛色偏灰,成年后黑白分明;黑毛并非纯黑,光照下呈深棕或藏青。
油画媒介:使用亚麻油调和颜料可延缓干燥,便于柔化边缘;快干媒介适合细节刻画。
中国传统元素:可加入水墨风格背景,如泼墨效果的远山,增强东方意境。
注意保持画笔清洁,避免黑白颜料混色脏污。熊猫神态是关键,憨态可掬的眼神能极大提升画面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