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手镯的真伪鉴别需要综合多种方法,以下是专业鉴别要点及扩展知识:
1. 材质观察
- 天然玉特征:真玉(如和田玉、翡翠)内部常见絮状、萝卜纹或棉状结构,质地温润细腻。
- 仿制品差异:玻璃仿品有明显气泡或呈糖粒状结构;树脂或塑料仿品质轻,硬度低,易划伤。
- 扩展知识:和田玉以透闪石为主,油脂感强;翡翠为硬玉,具“翠性”(苍蝇翅闪光)。
2. 光泽与透明度
- 真玉多为油脂光泽(和田玉)或玻璃光泽(翡翠),光线柔和;假玉常见刺眼光泽或哑光涂层。
- 透明度需结合玉种:翡翠分冰种、糯种等,过度通透且无纹理可能为合成材料。
3. 硬度测试
- 天然翡翠莫氏硬度6.5-7,和田玉6-6.5,可刻划玻璃;假玉硬度不足,易留划痕。
- 注意:测试可能损伤玉器,慎用。
4. 密度与手感
- 真玉密度高(翡翠3.33-3.34g/cm³,和田玉2.95-3.17g/cm³),掂重沉甸;假玉轻飘。
- 触感冰凉且散热慢,仿品温度变化快。
5. 颜色鉴别
- 天然颜色自然过渡,有色根(如翡翠绿色呈丝带状分布);染色玉颜色浮于表面,裂隙处堆积。
- 扩展知识:翡翠A货为天然色,B/C货经酸洗充胶或染色。
6. 声音测试
- 真玉敲击声清脆悠长(尤其翡翠);假玉声音沉闷。
- 适用手镯,需用金属棒轻敲。
7. 紫外灯检测
- 部分填充胶的B货翡翠在紫外线下发蓝白荧光,天然玉一般无反应。
- 注意:无荧光不绝对代表真品。
8. 证书与仪器
- 正规鉴定证书(如NGTC)必备,可通过官网验证。
- 专业机构使用折射仪、红外光谱仪检测成分。
9. 雕刻工艺
- 手工雕刻线条流畅有深浅变化;机雕纹路僵硬,细节粗糙。
10. 市场陷阱
- 警惕“血玉”“古玉”骗局,天然红沁极少且价高,多数为人工染色。
- 注胶玉器表面蜡状光泽,长期佩戴易褪色开裂。
补充:老玉还需看包浆和风化痕,但高仿做旧技术(酸蚀、火烧)难以肉眼辨别。建议新手从正规渠道购买,必要时送检。玉器价值受种水色工多重因素影响,真伪仅是入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