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坠上固定珠子的方法多样,通常根据材质、设计和工艺需求选择适合的方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固定技术及扩展知识:
1. 胶黏固定
使用珠宝胶(如环氧树脂、UV胶或AB胶)将珠子粘合在金属托或底座上。适用于体积小、无孔的珠子(如宝石、水晶)。操作时需清洁粘接面,均匀涂胶后加压固化。优点是隐蔽性强,但对胶水耐候性和稳定性要求高,长期佩戴可能因汗液或化学物质侵蚀导致脱落。
2. 金属爪镶
用金属爪(常见3-6爪)扣住珠子边缘,多用于刻面宝石。爪头通过捶打或钳压弯折固定,需控制力度以防损伤珠子。爪镶能最大限度展示宝石火彩,但频繁碰撞可能导致爪子松动。
3. 包镶(边框固定)
金属边框完全或部分包裹珠子边缘,通过压力或焊接固定。适合弧面宝石或易碎材质(如珍珠、玛瑙)。包镶保护性强,但会遮挡部分珠体,设计时需考虑边框厚度与珠子比例。
4. 穿孔打结
珠子中央钻孔后,用金属线或鱼线穿过并打结(如云雀结、金刚结),再连接吊坠主体。常用于天然材质(如玉石、珊瑚)。线材选择需考虑耐拉强度,打结后可用胶水加固节点。
5. 螺纹拧接
珠子顶部嵌入金属螺杆,与吊坠底座的内螺纹旋紧固定。多见于DIY配件或仿水晶装饰。优点是可拆卸更换,但需确保螺纹精度以防松动。
6. 铆钉/钉压固定
通过金属铆钉贯穿珠子与底座,两端锤平或焊接。适合厚度较大的珠子(如木质、贝雕)。需注意铆钉材质与珠子硬度匹配,避免压裂。
7. 蜡镶(用于微镶工艺)
在金属托上开槽,填入蜡质固定珠体后高温烧制,蜡挥发后珠子嵌于槽内。适用于群镶小颗粒宝石(如碎钻),需专业设备操作。
扩展知识
珍珠等有机宝石禁用强力胶,以免腐蚀表面;需选择中性粘合剂。
爪镶的爪子角度通常为45°-60°,过陡易裂,过缓易脱落。
现代3D打印技术可定制一体成型的镂空托架,实现无胶固定。
定期检查珠宝的固定结构,尤其是爪镶和胶黏部位,可延长使用寿命。
选择固定方法时需综合考量珠子材质、设计美学及佩戴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