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盘出包浆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方法,既要保护原有包浆的历史价值,又要兼顾美观和保存需求。以下是专业处理建议及扩展知识:
1. 轻度清理与稳定包浆
- 使用软毛刷或棉签蘸取蒸馏水,轻拭表面浮土,避免破坏氧化层。对于铜币,可滴入微量中性肥皂水(pH 7-8)软化顽固污渍,随后用无绒布吸干。
- 包浆若已稳定(如铜绿或黑锈),无需强行去除。这类包浆是年代痕迹,强行清理会降低文物价值。可用矿物油(白油)薄涂养护,防止进一步氧化。
2. 化学方法慎用
- 铜币硫化包浆可用5%柠檬酸溶液局部点涂,但必须控制在20秒内,并立即用碳酸氢钠水中和酸性。银币硫化银包浆可用硫代钠溶液弱化反应,但需测试边缘区域。
- 绝对避免盐酸、等强酸,会导致金属结晶腐蚀(如铜币出现粉状锈)。锌合金古币忌用碱性溶液,易引发"锌病"(表面蜂窝状腐蚀)。
3. 机械处理技法
- 激光清洗适用于高价值金币,通过脉冲激光选择性气化污染物,对基底损伤极小(精度可达0.01mm),但需专业设备。
- 超声波清洗仅针对无包浆的硬质币(如机制银元),频率需调至28-40kHz,且不能超过3分钟,否则可能引发金属疲劳裂纹。
4. 包浆修复与仿古技术
- 缺失包浆部分可用"缓蚀成锈法":铜币用乙酸铜+氨水调和涂布,在湿度70%环境下自然氧化;银币采用熏蒸生成AG2S膜层,需控制硫化时间。
- 做旧包浆应使用可逆材料,如丙烯酸基矿物颜料,便于后期修复时安全剥离。
5. 保存环境控制
- 理想存储条件为温度18-22℃、相对湿度40-50%,铜器需维持RH≤35%防铜锈活化。使用含3A分子筛的密封袋,或充填惰性气体(如氮气柜)。
- 避免接触含硫物质(橡胶、报纸),银币会生成黑色硫化银;铜币与氯离子接触易产生有害的碱式氯化铜(青铜病)。
补充知识:
包浆成分分析:铜币常见为碱式碳酸铜(孔雀蓝)、氧化亚铜(赤红色);银币多为硫化银(灰黑色);铁币主要为四氧化三铁(黑锈)。X射线荧光光谱(XRF)可无损检测元素组成。
拍卖市场对包浆的评判:钱币学界将包浆分为"原光包浆"(原始氧化层未破坏)、"后天包浆"(出土后自然形成)和"人为做旧"。国际评级机构PCGS对原光包浆币给出"RB"(Red Brown)或"TonED"标识,价值通常高于清洗币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