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玲珑和田玉市场确实存在假货,且随着和田玉收藏热度上升,造假手段日益复杂。以下是关键知识点和防伪要点:
1. 常见造假类型
- 染色处理:用化学染料对劣质玉料或石英岩染色,模仿和田玉籽料皮色,颜色浮艳,裂隙处染料堆积。
- 合成材料冒充:采用乳化玻璃、岫玉或大理岩打磨后仿冒,手感轻飘,缺乏和田玉的油脂光泽。
- 山料充籽料:将山料人工滚磨成籽料外形,再染色,但毛孔分布不自然,表面机械痕迹明显。
2. 鉴定核心指标
- 结构特征:和田玉为纤维交织结构,透射光下可见"毛毡状"纹理;假货结构松散或呈现颗粒状。
- 密度硬度:真玉密度2.95左右,硬度6-6.5,小刀划不动;玻璃仿品硬度偏低,易留划痕。
- 证书验证:正规机构(如NGTC)证书需核对二维码防伪、机构公章、实物与照片一致性。
3. 扩展知识
- 产地陷阱:俄料、韩料常被充当新疆和田玉,俄料白度虽高但油性不足,韩料多呈青黄调。
- "羊脂玉"乱象:国家标准未明确羊脂白玉参数,市场上90%所谓羊脂玉实为过度营销术语。
- 古代工艺仿制:作伪者用酸蚀、烟熏伪造古玉沁色,但真古玉沁色有层次过渡,假货颜色呆板。
建议通过光谱仪检测矿物成分,并结合紫外灯观察荧光反应(部分染色玉在紫外下有异常荧光)。购买时要求卖家提供省级以上检测机构证书,必要时自行复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