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水晶(Phantom Quartz)是一种内含矿物包裹体或生长纹理的水英晶体,形成过程中因环境变化导致晶体阶段性生长,形成"幽灵"般的层状包裹现象。产量较大的幽灵水晶类型及特点如下:
1. 绿幽灵水晶(Green Phantom Quartz)
- 最为常见,包裹体主要为绿泥石或角闪石矿物,呈现墨绿至浅绿色云雾状纹理。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是主要产区,当地火山热液活动频繁,形成大量高品质绿幽灵,晶体通透且幽灵层分布规则。
2. 红幽灵水晶(Red Phantom Quartz)
- 含赤铁矿或针铁矿包裹体,呈现橙红至深红色层纹。中国东海县、非洲赞比亚产量较高,常与钛晶共生,红色包裹体多呈絮状或片状分布。
3. 白幽灵水晶(White Phantom Quartz)
- 内含高岭土或绢云母包裹体,形成乳白色雾状纹理。马达加斯加安巴托维产区产量大,晶体常呈半透明,幽灵层边界较模糊。
4. 黄幽灵水晶(Yellow Phantom Quartz)
- 含褐铁矿或黄铁矿包裹,巴西戈亚斯州大型矿脉年产数百吨,晶体多呈柠檬黄色,部分与金发晶共生形成"黄财神"特殊品种。
地质成因扩展:
幽灵水晶多产于花岗伟晶岩或热液脉中,二氧化硅溶液在断层裂隙中缓慢结晶时,若遇温度/压力骤变或矿物溶液成分改变,会暂停生长并包裹当期矿物质,形成层状结构。如绿幽灵的生成需富镁铁质热液环境,而红幽灵需铁元素在氧化条件下沉淀。
商业价值差异:
尽管产量较大,但金字塔状完整幽灵层、色彩浓艳且晶体净度高的标本仍属稀缺。非洲产出的"千层绿幽灵"因层纹密集规整,价格可达普通品的5-10倍。中国市场上80%的中低端绿幽灵来自巴西浅层矿,采用爆破开采导致完整晶簇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