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环保局李玉石是一位在环保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长期致力于推动本溪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他的专业性介绍及结构化数据。
姓名 | 职位 | 任职时间 | 专业领域 |
---|---|---|---|
李玉石 | 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 | 2018年至今 | 大气污染治理、水环境修复、生态保护与修复 |
李玉石的个人背景显示,他拥有环境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曾在多家环保机构和政府部门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经验。他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资质 | 相关经历 |
---|---|
环境工程硕士 |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攻环境影响评价与污染治理技术 |
国家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 具备独立承担环境评估项目的资格,主导过多个重点项目的环评报告编制 |
高级工程师职称 | 在环境规划领域深耕多年,曾参与编制地方环保政策法规框架 |
在担任本溪市环保局局长期间,李玉石主要负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统筹规划与监督执行。他的工作职责覆盖以下范围:
职责模块 | 具体内容 |
---|---|
政策制定 | 主导起草《本溪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 |
污染治理 | 负责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推动企业环保改造与排放标准升级 |
生态修复 | 组织大伙房水库流域生态修复工程,统筹矿山生态治理与城市绿地建设 |
环境监管 | 建立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年均查处环境违法案件超300起,处罚金额累计达5000万元 |
在具体实践中,李玉石提出并实施了多项创新性环保举措。例如2021年推动的“生态补偿+环境信用”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将企业环保表现与信贷评级挂钩,促使87%的高污染企业完成污染治理升级。他主导的浑河干流治理工程使水质达标率从65%提升至92%,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12亿元。
李玉石在工作方法上强调“科技赋能环保”,推广智慧环保平台建设。该平台整合了5000个环境监测点数据,实现污染源动态监管和预警响应。2022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18%,其中工业污染源减排贡献率达62%。
环保技术应用 | 实施效果 |
---|---|
在线监测系统 | 覆盖全市重点企业,实时数据传输效率提升至95% |
大数据分析平台 | 污染源识别准确率提高4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1小时内 |
生态红线管理系统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460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 |
在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方面,李玉石推动建立了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2020年与抚顺市、铁岭市签署协议,通过生态服务价值核算,实现跨区域环境利益共享。该机制使三市合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15亿元,带动生态产业就业人数超8000人。
李玉石的环保理念强调“绿色发展与民生福祉”的平衡。他主导的“绿色产业培育计划”已推动23家环保科技企业入驻本溪高新区,带动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在垃圾处理领域,他提出“分类+资源化”双轨模式,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32%提升至68%。
环保政策主张 | 实施数据 |
---|---|
碳达峰行动方案 | 本溪市2023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8.2%,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提升至全市电力供应的25% |
环境执法改革 |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执法检查频次提高3倍,企业合规率提升至91% |
生态补偿机制 | 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2.3亿元,惠及1200余个村庄和社区 |
近年来,李玉石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领域国际合作。2022年代表本溪市参加中日韩环保合作论坛,分享生态修复经验。他推动的“生态修复技术交流中心”已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治理技术12项。
在个人荣誉方面,李玉石于2021年荣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其主导的“北方工业城市生态转型路径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撰写的《老工业基地生态修复实践》被收录于《中国环境科学年鉴》。
荣誉奖项 | 获得时间 | 项目名称 |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个人 | 2021年 | —— |
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22年 | “生态修复技术交流中心建设” |
优秀环保政策制定者 | 2020年 | 《本溪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编制 |
作为新时代环保工作者的代表,李玉石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环保工作的核心是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这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这种理念正推动着本溪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生态宜居城市的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