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邮票的面值由中国邮政统一规定,涵盖不同重量信件、包裹及特殊业务需求。以下为常见面值及其应用场景的详细说明:
1. 基础函件面值
- 0.10元:早期用于本地明信片,现多用于补资或搭配使用。
- 0.80元:标准本地信函(20克内)基础邮资,2023年调整前长期为0.80元。
- 1.20元:外埠信函(20克内)标准邮资,跨省邮寄基础费用。
- 2.40元:港澳台地区平信(20克内)专用邮资。
2. 挂号及附加费邮票
- 3.00元:挂号信基础费(需叠加平邮邮资),提供物流服务。
- 1.00元:印刷品基础邮资或挂号附加费,常用于大件文件。
3. 特殊业务面值
- 4.20元:国内挂号印刷品(100克内)组合邮资。
- 5.40元:快件信函基础费用,现已逐步被快递服务替代。
- 6.00元:国际平信(20克内)最低邮资,具体按目的地调整。
4. 高额面值与组合使用
- 10元至50元:用于包裹、保价信函或大重量邮件,如20元邮票常见于3公斤内国内包裹。
- 80元、100元:特快专递(EMS)或国际包裹的基础资费。
扩展知识:
邮资调整:中国邮政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调整基础邮资,例如1990年代本地信函从0.04元逐步涨至0.80元。
电子邮票:部分邮局提供实时打印的电子邮票,面值可精确到0.01元,适应多样化需求。
个性化邮票:主图固定(如80分《同心结》),但可加印定制内容,实质邮资仍按面值计算。
铭记变化:1992年前邮票标注“中国人民邮政”,之后改为“中国邮政”,同时引入志号(如2023-1)。
邮票面值体系的设计需兼顾操作便捷性与成本覆盖,不同历史时期还发行过军人专用邮票(无面值)等特殊品类,但均遵循统一的邮政资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