鲳鱼是鲈形目鲳科(Stromateidae)及部分相关科属鱼类的统称,常见的经济品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银鲳(Pampus argenteus)
- 特征:体态扁圆呈菱形,通体银白色,肉质细嫩鲜美,是我国沿海主要的经济品种。
- 分布:东海、南海及黄渤海均有分布,舟山群岛是重要产区。
2. 灰鲳(Pampus cinereus)
- 特征:体色偏灰黑,体型较银鲳略大,腹部呈浅灰色,肉质稍粗但风味浓郁。
- 差异:与银鲳易混淆,但背鳍和臀鳍前端轮廓更显尖锐。
3. 中国鲳(Pampus chinensis)
- 特征:俗称“斗鲳”,体色银灰带黄褐斑纹,体型厚实,常见于南方海域。
- 经济价值:高端餐饮需求大,因过度捕捞导致野生资源减少。
4. 刺鲳(Psenopsis anomala)
- 特征:属鲳科近缘种,体侧有细小棘刺,肉质较软,价格亲民。
- 别称:市场上常称“肉鲳”或“土鲳”。
5. 乌鲳(Parastromateus niger)
- 特征:体色深灰至近黑色,属乌鲳属,多见于热带海域如南海,游泳能力强。
6. 金鲳(Trachinotus ovatus)
- 特征:严格属于鲹科,但常被归为“鲳鱼”,体侧有金黄色带,人工养殖广泛。
- 养殖:我国广东、海南大规模网箱养殖,生长周期短。
扩展知识:
分类争议:部分“鲳鱼”如金鲳、斗鲳实际属于鲹科(Carangidae),因形态相似被归入商业名称。
生态习性:多数鲳鱼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依赖浮游生物及小型甲壳类为食。
资源保护:银鲳等野生种群因过度捕捞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需规范捕捞配额。
水晶鲳并非标准分类名称,可能为地方俗称或商家噱头,需具体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