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楷书是中国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另一座高峰,其风格雄强浑厚、气势磅礴,世称"颜体"。其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分析:
1. 结体宽博雄伟
颜体字形方正饱满,横向取势明显,左右笔画多向外拓张,形成"外紧内松"的独特结构。中宫疏朗而四周撑满,如"国"字方框四周笔画均向外弧出,体现盛唐气象。
2. 用笔方圆兼备
首创"屋漏痕""锥画沙"笔法,起笔多用藏锋逆入,行笔中段富有篆籀气。横画起笔重按形成"蚕头",收笔顿挫显出"燕尾",竖画如擎天柱般挺拔。转折处兼用方折与圆弧,如《颜勤礼碑》中"司"字右肩转折可见。
3. 章法茂密浑成
整体布局字距紧密,行距相对宽松,形成"大密大疏"的对比。字与字间虽少有牵丝但气息贯通,如《祭侄文稿》虽为草稿却呈现出交响乐般的节奏感。
4. 墨法苍劲老辣
善用浓墨渴笔,线条中常见飞白效果,晚年作品如《仙坛记》可见斑驳的"金石味"。这种墨色变化与碑刻风化效果相得益彰。
5. 精神气度彰显
作品蕴含"忠义节烈"的人格力量,《争座位帖》的激愤、《李玄靖碑》的肃穆均通过书风自然流露。苏轼评价"书至颜鲁公,天下之能事毕矣"。
颜体对后世影响深远:柳公权得其筋骨,苏轼取其厚重,清代钱沣、何绍基等均以学颜为基础。现代印刷体中"仿宋体"的方正特征亦受颜体启发。现存《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二十余种碑刻,是研习唐楷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