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建的书法灵飞经临摹作品在当代书法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笔法精微还原
陈忠建对《灵飞经》的笔法解析尤为深入,尤其是对唐人写经"捺笔三过折"、"露锋入纸"等技巧的精准再现。他通过视频教学详细演示了"仰尖式起笔"和"衄挫调锋"等核心技法,这些技法在原帖墨迹本中往往因刻本失真而难以体察。
2. 结构空间处理
在结字方面,他强调《灵飞经》"纵势为主,横势为辅"的空间特征。通过对比渤海本与滋蕙堂刻本,其临作特别注重原帖中"上紧下舒"的楷书架构与"左密右疏"的行书呼应关系,还原了经生书写的节奏感。
3. 墨法创新探索
虽为硬笔临摹,但他在墨色层次上借鉴了水墨技巧。通过笔压变化模拟了原迹"由润到枯"的自然过渡,尤其在长横收笔处刻意制造的"飞白效果",展现了唐代纸质写经的笔墨趣味。
4. 教学体系化贡献
其《灵飞经43行精讲》系列建构了完整的临摹方,提出"三阶训练法":首重单字解构,次究行气连贯,终追章法。这种分阶段训练对初学者理解唐代写经体的"楷中带行"特性尤为重要。
5. 版本比较研究
在临创中特别注重不同版本的对照,指出墨迹本与刻本的18处关键差异。例如"斋"字末笔的波磔角度,"灵"字雨字头的点画连接方式等细节,为学界提供了鲜活的比勘案例。
《灵飞经》作为唐代宫廷写经代表,其艺术价值在于融合了钟绍京的官楷法度与经生书写的随意性。陈忠建的临摹实践不仅再现了唐代"细筋入骨"的笔法特征,更揭示出写经体"实用性与艺术性平衡"这一核心命题。当代书家从中可汲取"法度约束下的自由表达"这一创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