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和田玉真伪需要综合多个因素,以下是关键方法和扩展知识:
1. 结构特征
真和田玉为纤维交织结构,透光观察可见细腻云絮状纹理,尤其是白玉中典型的"毛毡状"结构。造假玉石(如石英岩、大理石)常显示颗粒状结构或过于均匀的透明度,俄罗斯玉则多见砂糖状结构。
2. 硬度与密度测试
和田玉摩氏硬度6.0-6.5,可通过划玻璃验证(真玉能在玻璃留痕且自身无损)。密度2.95-3.17g/cm³,掂重感明显沉手。常见仿品阿富汗玉密度仅2.7左右,手感轻飘。
3. 光泽与油性
真品呈现油脂光泽,把玩后愈发明润。造假者常用石蜡或油浸泡模仿,但擦拭后油性感消失。青海料水透感强,韩料则多呆板蜡状光泽。
4. 颜色鉴别
- 白玉:注意冷白料(可能俄罗斯玉)与僵白料(人工漂白)。
- 皮色:真皮过渡自然,常见"洒金皮""枣红皮";染色皮色浮于表面,裂隙处颜料富集。
- 翠青玉:市场多见白色玉基底人工加色,天然翠青色与基底融合自然。
5. 证书验证
正规检测机构会注明"和田玉"(广义指透闪石玉),但需结合其他特征判断产地。新疆料通常标注"软玉(和田玉)",而俄料、青海料需备注产地。
6. 特殊处理手段辨识
- 拼接玉:强光下观察拼接缝或胶合线。
- 二上色:紫外灯下可见荧光反应,局部颜色异常鲜艳。
- 喷砂仿籽料:表面凹坑分布机械感强,天然毛孔伴随矿物解理特征。
7. 历史经验辅助
明清老玉常见"橘皮纹"包浆,现代做旧多用酸蚀+钢丝刷仿制,但纹理生硬。真正籽料的"水草纹"沁色是锰元素沿裂隙自然渗透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所谓"羊脂玉"已无统一标准,需警惕商家滥用术语。选购时避免过度追求白度,和田玉价值核心在于质地的温润细腻。专业仪器(红外光谱、拉曼检测)能准确测定矿物成分,对高价藏品建议送检国家级检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