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老物件与古币的保存需遵循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延缓氧化、腐蚀及物理损伤。以下从材质分类、环境控制、操作规范等方面详细说明:
一、环境控制
1. 温湿度管理
金属类(如铜钱、银元)理想湿度40%-50%,温度18-22℃。青铜器需更低湿度(35%以下)以防"青铜病"。
纸质/纺织品需45%-55%湿度,高温易滋生霉菌。可使用电子防潮箱配合硅胶干燥剂,变色硅胶(蓝变红)需及时更换。
2. 光线防护
紫外光会导致褪色老化,需使用UV过滤膜或LED无紫外线光源。象牙、字画等有机材质照度不超过50勒克斯。
3. 空气净化
安装活性炭空气过滤器,尤其工业区需防范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银器对硫化氢敏感,可用无酸纸包裹。
二、分类保存技术
1. 金属钱币
分级保护:稀有品使用惰性气体密封罐(充氮),普通品用PE材质钱币盒。
禁用PVC材质,析出的增塑剂会形成腐蚀性黏液。可选用博物馆专用无酸纸夹。
2. 陶瓷器物
垫衬微孔发泡材料防震,缺口部位用无酸棉纸缠绕。低温釉彩需特别注意温差控制。
3. 有机材质
竹木器定期用固体石蜡养护,虫蛀隐患可放置樟脑丸(勿直接接触)。制品需定期上油防皲裂。
三、日常维护规范
1. 手持器物需戴100%棉质手套,金属类接触应避开指纹区(如古币边缘)。
2. 清理使用软毛刷或惰性气体除尘,顽固污渍需咨询专业修复师。
3. 建立数字化档案,定期拍摄微观特征照片记录状态变化。
四、特殊风险防范
"粉状锈"扩散特性:青铜器出现绿色粉末病灶需立即隔离,可用倍半碳酸钠溶液浸泡处理。
银器发黑不宜盲目打磨,专业修复采用电解还原法。
象牙禁用水洗,开裂可用鳄梨油微量养护。
扩展知识:
包浆保护原则:古玩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如铜锈、传世包浆)具有历史信息价值,需保留原貌。罗马修复学派主张最小干预,日本"金继"技术则体现残缺美学。对于出土物,应先进行X射线荧光分析确定元素成分再制定方案。
长期保存建议每季度检查一次,金属器件可用Olympus DX系列显微镜观察微观腐蚀情况。重要藏品宜投保特殊财产险,并留存专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