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过的翡翠在重量上通常不会有明显变化,因为处理主要作用于翡翠的表面或内部结构,而非直接导致质量流失。但以下因素可能间接影响其重量或相关特性:
1. 酸洗处理的目的与工艺
或盐酸常用于翡翠的优化处理(俗称“B货翡翠”),目的是溶解内部杂质(如铁质、矿物包裹体)或裂隙中的致色物质,再通过注胶填充以增强透明度和净度。这一过程中,溶解的杂质质量极低,但对密度可能产生细微影响。
2. 密度变化分析
- 天然翡翠密度:约为3.30-3.36 g/cm³,结构致密。
- 酸洗注胶后密度:因环氧树脂等填充胶的密度(1.1-1.2 g/cm³)远低于翡翠,整体密度可能略微下降,但差异通常在0.1 g/cm³以内,需专业仪器检测。
- 实际手感差异:注胶较多的翡翠可能因树脂的轻质性显得略轻,但普通人难以凭手感分辨。
3. 其他鉴别特征
- 表面光泽:酸洗翡翠常呈现树脂光泽(蜡状光泽),与天然翡翠的玻璃光泽不同。
- 结构破坏:强酸侵蚀导致矿物结构疏松,紫外灯胶部分可能发出荧光。
- 折射率异常:填充胶可能导致折射率低于天然翡翠(1.66)。
4. 补充知识:酸洗与其他处理的区别
- 单纯酸洗(未注胶):罕见,因结构破坏后仍需加固,否则易碎裂。
- 染色处理(C货):常伴随酸洗,颜色集中于裂隙,可见色丝。
- 综合鉴定建议:需结合光谱分析(红外光谱检测胶质)、放大观察(酸蚀网纹)等综合判断。
法律与市场影响
我国国家标准(GB/T 16552)规定,经过酸洗充填的翡翠需明确标注“处理”,但部分商家仍隐瞒处理事实。消费者应索取权威鉴定证书(如NGTC),避免仅凭重量判断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