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中常见的瓷器种类繁多,涵盖历代名窑与不同工艺风格,以下分类详述:
1. 青花瓷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以苏麻离青料著称,发色浓艳带铁锈斑;清代康熙青花采用浙料,呈现"墨分五色"的层次。元青花人物故事罐、明成化缠枝莲纹碗等均为市场热点,需警惕现代仿品的化学料痕迹。
2. 彩瓷
斗彩:明成化鸡缸杯为顶级藏品,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工艺复杂。
粉彩:雍正时期达到巅峰,常见百花不露地、过枝花卉等纹饰,釉料立体感强。
珐琅彩:清宫造办处烧制,瓷胎画珐琅多为御用,底款常见蓝料彩楷书款。
3. 单色釉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天青釉存世不足百件,市场多为后世仿品;
霁红釉以康熙郎窑红为代表,呈现"牛血红"色,釉面有开片和垂釉;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清代唐英督烧的"蟹甲青"釉面呈结晶状。
4. 地方窑系
龙泉窑青瓷分"弟窑"粉青与"哥窑"开片两类,南宋梅子青釉色最佳;
磁州窑白地黑花器常见诗词纹饰,元代"张家造"款枕具收藏价值;
建窑兔毫盏因宋代斗茶风盛行,釉面结晶需在1300℃以上还原焰形成。
5. 外销瓷
克拉克瓷(明代青花盘)、纹章瓷(欧洲贵族定制)、广彩(清代广州加彩)等,常见开光构图与中西合璧纹饰,胎体较薄利于海运。
6. 民国瓷
"珠山八友"新粉彩、王步青花等名家作品受追捧,需注意胎釉结合处老化痕迹与印款特征。
古玩市场常见做旧手段包括氢氟酸蚀釉、土锈黏附、底款仿写等,鉴定时需观察胎质致密度、釉面反光特征及使用痕迹。明代以前瓷器常见竹刀修坯痕,清代官窑多现规整的旋坯纹。流通品相分级中,"全美品"指无损原状态,"冲线""爆釉"等瑕疵会影响价值30%-7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