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青花瓷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具有历史价值、艺术性和稀缺性的品类,并结合年代、工艺、窑口等综合因素考量:
1. 元青花
元青花是青花瓷的巅峰之作,存世稀少,以“至正型”为代表。典型特征为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带铁锈斑,构图繁密,题材多见缠枝牡丹、云龙纹等。2012年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拍出8.4亿港元,可见其价值。元代器型以大罐、大盘、梅瓶为主,胎体厚重,底部多无釉。
2. 明永乐、宣德青花
- 永乐青花:使用进口钴料,呈色蓝中带紫,常见缠枝莲、海水龙纹,胎质洁白细腻。压手杯、扁腹绶带葫芦瓶为名品。
- 宣德青花:以“宣青”著称,发色深沉,釉面橘皮纹明显,款识字体浑厚。蟋蟀罐、梵文出戟盖罐尤为珍贵。
3. 成化斗彩青花
成化时期斗彩与青花结合工艺登峰造极,如鸡缸杯(2014年拍出2.8亿港元)、天字罐等。胎薄如纸,釉润如玉,绘画风格细腻雅致。
4. 清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采用浙料,分水技法使画面具有水墨层次感,俗称“墨分五色”。代表器有凤尾尊、棒槌瓶,纹饰多见刀马人、山水楼阁。官窑款识严谨,民窑精品同样值得关注。
5. 雍正、乾隆仿古瓷
雍正朝仿永乐、宣德青花几可乱真,但釉面更莹润;乾隆青花富丽繁缛,多见洋彩与青花结合的创新器型。两朝官窑均有本朝特色,如雍正一束莲纹、乾隆百鹿尊。
扩展知识:
真伪鉴别:元明青花多使用进口料,清代以国产料为主;古代手工拉胚可见旋痕,现代仿品胎体过于规整。
收藏建议:优先选择来源清晰、流传有序的器物,如著录于《中国瓷器全集》或海外回流精品。中小收藏者可关注清中晚期民窑细路瓷,如“慎德堂制”款器物。
保存要点:避免阳光直射,湿度控制在50%-60%,勿用化学清洁剂。
市场流通的明代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及嘉万青花若品相完好亦具潜力,但需警惕景德镇现代高仿品。当代大师仿古作品如黄云鹏制瓷,可作为入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