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紫砂壶造型在专业术语中称为“西施壶”,又名“文旦壶”或“龙蛋壶”,是紫砂传统光素器中的经典器型。其命名和特征主要有以下内涵:
1. 名称由来
西施壶得名于中国古代四大之一的西施,壶身圆润如美人曲线,短嘴倒把的设计暗合“西子捧心”的典故。明代制壶大家徐友泉首创此式,后经清代陈鸣远等名家改良,逐渐形成现代常见的饱满壶型。
2. 造型特征
壶身:呈完整的球形或卵形,底部无足,整体线条如般浑圆流畅
壶嘴:短促上扬的暗接一弯流,形似
壶把:倒耳状飞把,与壶嘴形成巧妙的阴阳平衡
壶盖:多采用截盖式设计,盖沿与壶口严密吻合
3. 工艺发展
明代原始版本壶身更为扁圆(称“文旦”),清代演变为更丰满的球形。现代宜兴工艺师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西施乳”“笑樱壶”等变体,部分作品会通过绞泥、铺砂等装饰技法增强质感。
4. 文化意蕴
该器型暗合道家“以器载道”思想——圆润壶身象征包容,短嘴设计体现含蓄,整体造型兼具实用性与生殖崇拜的古老隐喻。在古代文人茶席中,西施壶常被视为雅玩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