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玉石文化中,不同种类的玉石因其质地、文化内涵及稀缺性被赋予不同价值。以下为几种重要玉石及其特点:
1. 和田玉
产自新疆和田地区,以羊脂白玉为顶级品种,质地细腻油润,硬度6-6.5。主要成分为透闪石,按颜色分为白玉、青玉、黄玉等。籽料因长期河水冲刷形成鹅卵石状,价值最高。古代为帝王用玉,象征德行。
2. 翡翠
硬玉代表,主产缅甸,莫氏硬度6.5-7。优质翡翠需具备"种水色地工":玻璃种透明度高,帝王绿颜色纯正。A货指天然未处理,B/C货经酸洗染色。清代乾隆后成为宫廷珍宝。
3. 岫岩玉
辽宁岫岩县产,蛇纹石玉,硬度4.5-5.5。常见黄绿色,储量较大但老玉质地更优。红山文化玉器多采用此料,现代常用于大型雕刻。
4. 独山玉
河南南阳独山产,属黝帘石化斜长岩,硬度6-7。多色共生,以天蓝、芙蓉红为贵。战国时期已有开采,与和田玉、翡翠并称中国三大玉种。
5. 绿松石
湖北郧阳优质产区,铜铝磷酸盐矿物,硬度5-6。波斯级呈天蓝色无铁线,藏文化中为神圣宝石。优化手段包括沁胶、注蜡等。
6. 玛瑙/南红
隐晶质石英,云南保山南红以柿子红为尊,凉山联合料多樱桃红。战国贵族用玛瑙组佩,佛教七宝之一。
7. 黄龙玉
云南龙陵发现,主成分为石英,2004年后兴起。优质者达宝石级,但稳定性争议较大。
8. 蓝田玉
陕西蓝田产,蛇纹石化大理岩,历史记载"蓝田日暖玉生烟"。现代多用于工艺品。
9. 寿山石
福建福州产,叶蜡石为主,硬度2-3。田黄石因"福寿田"寓意被称为石帝,清代祭天专用。
10. 鸡血石
浙江昌化与内蒙古巴林产,辰砂浸染地开石,血色面积大于70%为珍品。印章石三宝之一。
评价标准包括:
质地:结构致密度与细腻感
颜色:正浓阳匀
工艺:因材施艺的创意水平
历史:考古出土或文献记载
稀有性:矿脉储量与开采难度
注:市场存在合成技术(如翡翠水沫子)、优化处理(和田玉染色)等情况,收藏需专业鉴定。不同玉种适用不同保养方式,如翡翠忌高温,绿松石怕酸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