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钱币中最为稀少的品种包括以下几类:
1.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
这是清政府最后一套中央发行的银币,长须龙版因龙须较长而得名,试铸量极少,存世不足10枚。2017年北京诚轩拍卖会上,一枚品相完好的长须龙曾以575万元成交。它属于著名的"曲须龙系列"试铸样币之一,同系列还有短须龙、反龙等,均存世寥寥。
2. 咸丰元宝宝泉局当千
咸丰年间为应对太平天国战争财政危机,宝泉局铸造了高面值当千大钱。实际流通不足两年即被叫停,存世约20-30枚。2021年上海泓盛春拍中,一枚宝泉当千母钱以368万元创下清代铜钱拍卖纪录。这类大钱多有"尔宝"版别差异,其中"狭足宝"版尤为罕见。
3. 祺祥通宝
1861年咸丰驾崩后短暂铸造的年号钱,因"辛酉政变"而停铸,实际流通时间不足一月。现存世量约30枚左右,多为宝源局铸造。其中"祺祥重宝"当十钱更为稀缺,已知公藏仅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两枚。
4. 新疆红钱稀见品
新疆地区铸造的"乾隆通宝"红钱中,特殊版别如"库十""阿克苏当十"存世屈指可数。光绪年间造的"光绪丁未"双文字红钱,因含银量高多被熔毁,现存不足5枚。
5. 样钱与母钱
宫廷颁发的部颁样钱、雕母钱存世极少,如中国钱币博物馆藏的"康熙通宝"满汉文宝泉局雕母,属国家一级文物。2006年嘉德秋拍出现的"道光通宝"象牙雕母,是已知唯一存世的清代象牙雕母钱。
这些稀缺钱币的形成多与历史事件相关:长须龙因辛亥革命中断发行,祺祥钱受宫廷政变影响,咸丰大钱因政策反复停铸。鉴定时需注意细节特征,如长须龙的云朵层次、咸丰当钱的字口立体感,真品多带有特定铸造工艺痕迹。现代高仿品常见铜镍合金镀银或电脑雕刻,缺乏古代手工雕刻的自然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