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纪念币拉丝现象是指纪念币表面因铸造或后期处理不当出现的细密划痕或纹理,常见于币面的高光区域。这一现象在老西藏纪念币(如1985年发行的“西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纪念币)中尤为显著,原因与铸造工艺、模具状态及保存环境密切相关。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扩展知识:
1. 模具磨损与工艺缺陷
老西藏纪念币采用镜面抛光工艺,模具长期使用后易产生细微磨损,导致压印时金属流动不均,形成拉丝纹。早期造币技术对模具防锈和保养不足,进一步加剧此问题。
2. 金属材质特性
该纪念币使用铜镍合金,硬度较高但延展性一般。压印过程中若压力不足或退模速度不当,金属表层可能被模具刮擦,产生定向拉丝痕迹,尤其在图案浮雕边缘处明显。
3. 流通与保存因素
长期流通或不当清洁(如用粗糙布料擦拭)会导致人为拉丝。此外,酸性环境或氧化反应可能腐蚀表面,放大原有细纹。
4. 版别差异影响
老西藏纪念币存在普制币与精制币之分。精制币因特殊抛光处理拉丝较少,而普制币因量产需求,模具损耗更快,拉丝现象更普遍。
5. 收藏价值影响
轻微拉丝属正常现象,但大面积拉丝会降低品相评级(如PCGS/MS评分)。部分藏家认为特定方向的拉丝可作为版别鉴定辅助依据,但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扩展知识:
现代造币采用激光雕刻模具和惰性气体保护冲压,大幅减少拉丝问题。
鉴别时可用10倍放大镜观察拉丝走向:自然磨损纹路杂乱,而模具缺陷产生的拉丝常呈规律性排列。
老西藏纪念币的拉丝现象既是当时工艺的见证,也为收藏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