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相关词语的拼音及:
1. 拼音:huáng shān qí shí
- :黄山奇石、奇石展览、奇石景观
- 拓展:黄山以其花岗岩地貌闻名,"奇石"是"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一,如"飞来石""猴子观海"等天然象形石景。
2. 拼音:guài shí lín lì
- :怪石嶙峋、石林奇观、巉岩怪石
- 地质解析:黄山怪石由第四纪冰川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常见"球状风化"现象。
3. 拼音:fēi lái shí
- :飞来奇石、巨石悬空、仙石传说
- 文化背景:传说此石为女娲补天遗落,实为冰川搬运作用的遗迹,高12米,重约360吨,底部接触面不足10平方米。
4. 拼音:hóu zi guān hǎi
- :猴石望云、灵猴观潮、石猴远景
- 观察要点:位于狮子峰顶,海拔1700米,酷似蹲猴眺望云海,最佳观赏期为雨后的云海涌现时。
5. 拼音:xiān rén zhǐ lù
- :仙人指路、灵石导引、峰石禅意
- 形态特征:石柱状景观高约15米,形似仙人手臂,与周边"仙人翻桌""仙人采药"等构成神话意象群。
其他专业术语:
拼音:jié lǐ fēng huà(节理风化)
指岩石因温差变化和冻融作用沿节理面剥落的过程,黄山"笔架峰""梦笔生花"皆由此形成。
拼音:bīng chuān yí jī(冰川遗迹)
黄山存在U型谷、冰臼等冰川地貌证据,部分怪石形态与古冰川搬运有关。
文化衍生词:
拼音:shí pò tiān jīng(石破天惊)
李白《蜀道难》引申为黄山石的险绝之势。
拼音:wén rén mò kè(文人刻墨)
自唐代以来有126处摩崖石刻与奇石相关,如"大块文章""宇宙大观"等题刻。
地质年代补充:黄山花岗岩体形成于侏罗纪(1.4亿年前),地表形态定型于白垩纪后期,新生代构造运动进一步抬升,现代地貌距今约300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