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玉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下为专业且全面的鉴定要点:
1. 光学特征分析
透明度与光泽:
翡翠呈玻璃光泽,和田玉为油脂光泽;水沫子(石英岩玉)透明度高但光泽偏冷。高品质翡翠透光可见"苍蝇翅"闪光(翠性),而和田玉结构细腻,透光呈毛毡状交织结构。
色根与渐变:
天然翡翠颜色有色根分布,由深至浅自然过渡;染色翡翠颜色浮于表面,裂隙处富集染料。
2. 物理参数检测
密度测试:
翡翠密度3.30-3.36g/cm³,和田玉2.95-3.17g/cm³,可通过静水称重法测定。常见仿制品如岫玉(2.45-2.48g/cm³)手感明显偏轻。
硬度验证:
翡翠莫氏硬度6.5-7,可划动玻璃;阿富汗玉(方解石)硬度仅3,易被小刀划伤。
3. 结构显微观察
纤维交织结构:
和田玉在显微镜下可见典型的毛毡状结构,翡翠为粒状变晶结构。B货翡翠酸蚀后会出现"蜘蛛网状"酸蚀纹。
包裹体特征:
新疆和田玉常见云雾状石墨包裹体,缅甸翡翠可能含铬铁矿黑点,俄罗斯碧玉多有黑色磁铁矿包体。
4. 光谱学鉴定
红外光谱检测:
天然翡翠在1500-1700cm⁻¹无吸收峰,注胶处理的B货翡翠会出现明显的有机峰。
紫外荧光:
部分充填处理玉石在长波紫外线下发蓝白色荧光,天然翡翠多数无荧光反应。
5. 经验鉴定技巧
触摸鉴别:
和田玉温润感显著,导热性低于翡翠;大理岩仿制品接触瞬间有冰凉感。
声音测试:
用玛瑙棒敲击,A货翡翠声音清脆悠长,B货翡翠声音沉闷。
6. 特殊现象鉴别
查尔斯滤色镜:
染色绿玉髓在滤色镜下变红,天然绿翡翠不变色(铬盐致色除外)。
二色性观察:
部分颜色处理的和田玉在二色镜下显示异常多色性。
扩展知识:
籽料皮色鉴定:
真皮色过渡自然,可见"汗毛孔"特征;人工染色皮色鲜艳均匀,多沉积于裂隙中。
优化处理鉴别:
热处理红翡颜色边界模糊,天然红翡界线分明;"煮蜡"处理的玉石蜡质光泽异常,热针测试有蜡滴渗出。
产地特征:
缅甸翡翠多带灰底,危地马拉翡翠偏蓝灰;新疆且末料常有糖色,俄料结构较粗白度刺眼。
专业鉴定应结合多项指标,重要收藏建议送检国家级珠宝检测机构(如NGTC),获取正规检测证书。市场常见仿品包括脱玻化玻璃、马来玉(染色石英)、巴基斯坦玉(方解石)等,需特别注意拼合石和镀膜处理等新仿技术。鉴定时需在标准光源下多角度观察,避免单一特征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