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中的晶体结构确实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品质鉴定依据
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其晶体颗粒的细腻度直接影响玉质优劣。优质和田玉常呈现隐晶质或极细纤维交织结构(毛毡状结构),质地温润细腻;而晶体颗粒粗大则会导致结构松散,影响油润度和光泽。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形态、排列方式,可鉴别籽料、山料及仿制品。
2. 光学特性表现
晶体的有序排列决定了和田玉的透光性和光泽类型。顶级和田玉因晶体定向排列均匀,呈现典型的油脂光泽;若含方解石等杂质晶体,则可能出现团块状白斑或闪光效应(俗称"僵花")。
3. 耐久性与加工性
致密的晶体交织结构赋予和田玉高韧性和耐磨性,适合精雕细刻。若晶体间结合力弱(如存在解理发育的透闪石粗晶),雕刻时易发生崩口。
4. 特殊品种形成
某些稀有品种如"猫眼和田玉",源于平行排列的针状透闪石晶体产生猫眼效应;"雪花玉"则是因内含粗晶透闪石团簇形成独特纹理。
5. 仿制品鉴别特征
人工合成的透闪石集合体或玻璃仿品常呈现均一颗粒结构,缺乏天然和田玉的纤维交织特征。利用偏光显微镜可观察到天然玉石的典型消光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玉种如青海料中的"水线"即为定向排列的透闪石微晶带,虽影响美观但可作为产地判断依据。收藏级和田玉应以结构细腻均匀、晶体结合紧密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