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鉴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问,需要综合从材质、工艺、历史特征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鉴定玉器的核心要点及相关知识扩展:
1. 材质鉴别
和田玉:质地温润细腻,油脂光泽明显,常见白、青、碧、墨等色,内部可见纤维交织结构。
翡翠:硬度高(莫氏6.5-7),玻璃光泽强烈,颜色分布不均且有"翠性"闪光(苍蝇翅)。A货为天然,B/C货经酸洗或染色。
岫玉:黄绿色为主,透明度较高但硬度低(莫氏4.5-5),易出现划痕。
独山玉:多色混杂,常见绿白交织,与翡翠相似但光泽较闷。
2. 工艺特征分析
古玉雕工:阴刻线边缘常有崩茬,现代工具痕迹规整;汉代游丝毛雕、明代"粗大明"刀法等具有时代特征。
仿古做旧:酸蚀会产生网状腐蚀纹,火烧玉表面有炸裂纹,染色玉颜色浮于裂隙处。
3. 沁色辨伪
真沁色由边缘向内渗透,过渡自然,常见土沁(黄褐色)、水银沁(黑色)等。
假沁多用化学染料浸泡,颜色艳丽且分布呆板,紫外线灯下可能显荧光。
4. 专业检测方法
折射仪:和田玉折射率1.60-1.61,翡翠1.66。
密度测试:和田玉2.95g/cm³左右,翡翠3.33-3.34g/cm³。
红外光谱:可检测环氧树脂等填充物。
5. 市场常见骗局
用石英岩冒充和田玉(颗粒感明显,无油脂光泽)。
乳化玻璃仿古玉(气泡、流纹结构)。
"故事营销"配合做旧手段,如伪造出土痕迹。
收藏建议:
初学者应先学习标准器形制,如红山文化玉龙、汉代玉璧的典型特征。
重要藏品应送交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等机构复检。
避免贪图便宜,明清和田玉精品克价普遍数千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