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工笔画
以细腻的线条和严谨的设色为特点,强调细致刻画,常用于人物、花鸟题材。早期以宫廷画院作品为典型,如宋代《瑞鹤图》。
2. 写意画
注重而非形似,通过简练笔墨表达意境,分为大写意(如八大山人)和小写意(如吴昌硕),多表现山水、梅兰竹菊等题材。
3. 水墨画
以墨色浓淡干湿为核心技法,不施彩或仅少量设色,代表画家如梁楷《泼墨仙人图》,强调"墨分五色"的层次感。
4. 青绿山水
使用矿物颜料石青、石绿绘制,分大青绿(工笔重彩)和小青绿(结合水墨),代表作有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5. 浅绛山水
在水墨基础上施以赭石、花青等淡彩,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其典范,体现文人画雅致趣味。
6. 没骨画
不勾轮廓直接以色彩泼染,宋代徐崇嗣创制,恽寿平完善,常见于花鸟题材,呈现朦胧柔美的效果。
7. 白描
纯以墨线勾勒造型,不施色彩,代表作品如李公麟《五马图》,对线条功力要求极高。
8. 界画
用界尺辅助绘制建筑,强调透视严谨,北宋郭忠恕《雪霁江行图》展现古代建筑美学。
9. 指画
以手代笔作画,清代高其佩开创,指墨形成的特殊肌理具有独特表现力。
10. 连环画
传统故事画形式,如敦煌壁画中的经变图,明代陈洪绶《水浒叶子》亦属此类。
11. 扇面画
特殊形制创作,需适应扇面弧度构图,宋代团扇画与明清折扇画多见精品。
12. 壁画
早期重要形式,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为代表,兼具宗教艺术与民俗内容。
13. 文人画
强调"诗书画印"结合,苏轼、董其昌等推动发展,注重个人意趣表达。
特殊技法还包括泼墨(张大千)、积墨(龚贤)、焦墨(张仃)等。地域流派如浙派、吴门、金陵八家等各有特色,材料上除绢本、纸本外,尚有金笺、泥金等特殊载体。现代国画在传统基础上融合西方技法,形成新的表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