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出土的玉器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仪式与工艺水平,主要特点如下:
1. 礼器功能突出:商代玉器以礼器和祭祀用器为主,如玉璧、玉琮、玉圭等,象征权力与神权。《周礼》记载的“六器”在商代已有雏形,用于祭祀天地四方。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玉璧表明其与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承袭关系。
2. 王权与贵族身份象征:玉戈、玉钺等仪仗器多见于高等级墓葬,如殷墟商王陵区。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玉凤等佩饰,反映贵族对神兽图腾的崇拜,兼具装饰与宗教意义。
3. 高超工艺与技术:商代玉工掌握线锯、桯钻、管钻等技法,纹饰多以双阴挤阳的勾彻法表现,如兽面纹、夔龙纹。片雕与圆雕并存,代表作如安阳出土的玉象、玉人,细节精准,体现“因料施艺”的理念。
4. 材质来源与贸易网络:部分玉料经检测来自新疆和田(如青玉)、辽宁岫岩(岫玉),证实商代已存在远距离玉料贸易,可能与“玉石之路”早期形态相关。
5. 殉葬与宗教意义:玉器常作为殓葬玉,如口琀、握玉,象征灵魂不灭。殷墟出土的玉蝉、玉鱼可能与生死观念相关,而玉柄形器或为巫术法器。
6. 艺术风格演变:早期受二里头文化影响,多素面;晚期纹饰繁复,出现合体题材(如神面纹),反映宗教思维的复杂化。
补充知识:商代玉器对西周“礼玉制度”有直接影响,如《礼记》中“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可能源于商代贵族对玉的推崇。此外,商代玉作坊遗址(如洹北商城)的发现,揭示了制玉流程的规模化与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