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作品涵盖丰富的内容与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书法
- 篆书:包括大篆(如西周金文、石鼓文)和小篆(秦朝李斯所创),线条匀称,结构严谨。
- 隶书:汉代盛行,笔法方折,横画呈“蚕头燕尾”特征,代表作《曹全碑》《张迁碑》。
- 楷书:唐代达到高峰,欧体(欧阳询)、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风格流畅洒脱。
- 草书:张旭、怀素开创狂草,笔势奔放,如《自叙帖》。
2. 国画
- 工笔画:以精细勾勒和层层渲染为主,代表作如宋代《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 写意画:注重笔墨,明代徐渭泼墨大写意,清代八大山人以简练笔墨表达深邃意境。
- 山水画:推崇“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是典型。
- 花鸟画:五代黄筌“黄家富贵”与徐熙“徐熙野逸”形成两大流派。
- 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开创“以形写神”传统,唐代吴道子称“画圣”。
3. 特殊形式与载体
- 册页:装裱成册的小幅书画,便于赏玩。
- 手卷:横向长幅,如《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 扇面:折扇或团扇上的书画,兼具实用与艺术性。
- 对联:书法与文学结合,常见于楹联、门联。
4. 文人画
强调“诗书画印”一体,苏轼、米芾等提倡“不求形似”,元代倪瓒作品疏淡空灵,体现文人意趣。
5. 民间绘画
- 年画(如杨柳青、桃花坞)、版画、壁画(敦煌莫高窟)等,具有浓厚民俗色彩。
中国书画与哲学、文学密不可分,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工具材料(宣纸、徽墨、湖笔、端砚)也影响表现效果。历代鉴藏与题跋进一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