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瓷器价格因种类、品质和时间而有很大差异。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价格参考:
乾隆时期(1736-1795年),皇家御窑瓷器价格最高。其中,仅供皇家使用的上等瓷器,如青花、五彩等,每件可达上千两白银。一般艺术品质较好的御窑瓷器,如青花瓷碗盘,约在50-100两之间。
对于一般民间使用的瓷器,价格就要低得多。景德镇窑变花瓷碗盘,在50两左右。当时普通百姓家用的青花釉下彩瓷器,价格在5-10两左右。还有一些工艺较简单的日用瓷器,仅需1-2两就能买到。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1820-186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和制瓷技术的提高,瓷器价格有所下降。同样的御窑瓷器,价格约在200-500两之间。而民间瓷器则普遍在10-30两之间。随着外国商人的进入,一些出口瓷器价格更加便宜。
总的来说,清朝时期皇家瓷器极为昂贵,而普通百姓群体则可以负担得起一些较低档次的实用瓷器。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与财富分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