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印章中的"一公一稳"指的是"印"字。
"印"字在篆书中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
1. "爪"部(左侧部分):象征权力和掌控,有"公"的寓意。
2. "卩"部(右侧部分):古代符节形象,代表稳固和凭信,体现"稳"的特征。
扩展知识:
1. 文字学角度:
"印"字甲骨文像手按人屈膝之形,表示按压、驯服之意。
小篆定型为"从爪从卩"的会意结构,《说文》释为"执政所持信也"。
2. 印章文化内涵:
"公"体现印章的权威性,代表官方凭证和法律效力。
"稳"反映印信的稳定性,强调其作为信用凭证的持久价值。
3. 书法表现特点:
篆刻时需保持左右结构的平衡
"爪"部多作三笔斜线,取势向上
"卩"部曲折笔画体现"屈节"之意
4. 历史演变:
秦代"半通印"规定官印尺寸
汉代形成完整印绶制度
隋唐后出现押记、花押等变体
5. 材质发展:
先秦多用青铜
汉代出现玉印
元代王冕始用石材
这个字浓缩了中国印章文化中"持信以昭公,立节以求稳"的核心价值,其构字原理深刻体现了古代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