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古董是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梅瓶,高约32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2厘米。胎体细腻坚致,釉面莹润如玉,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发色浓艳深邃,带有明显的铁锈斑特征。器身满绘五层纹饰:颈部饰蕉叶纹,肩部为覆莲瓣纹,腹部主体以缠枝莲纹为主题,枝蔓缠绕流畅,莲花饱满立体,下腹绘仰莲瓣纹,足墙饰卷草纹。底部无款,但胎釉结合处火石红自然,修足规整呈"泥鳅背"状。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梅瓶原型为宋代磁州窑酒器,永乐时期演变为陈设瓷。缠枝莲纹源自佛教艺术,寓意"生生不息",其绘制需分三次勾线填色,可见当时画工对伊斯兰文化的吸收。苏麻离青料在高温下形成的锡光斑点,与釉面开片形成的"苍蝇翅"效应,是鉴定真伪的重要依据。类似器物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永乐青花花卉纹梅瓶,但本件莲纹更具动态美感。
从工艺角度看,该器采用"分段拉坯"技法,接胎痕经打磨几不可见,体现了明代御窑厂的巅峰工艺水平。经X射线荧光分析,其钴料成分为低锰高铁型,与郑和下西洋带回的波斯钴料成分一致。此类完整传世品全球不足百件,2017年香港苏富比曾拍卖同类器物,成交价达2.94亿港元。保存需注意避免强光直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