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紫砂壶 >> 百科详情

本绿紫砂壶老红梨紫砂壶

2025-06-28 紫砂壶 责编:奇石百科 1477浏览

本绿紫砂壶与老红梨紫砂壶是紫砂陶艺中两种经典泥料制成的壶型,其特点和使用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本绿紫砂壶老红梨紫砂壶

1. 泥料特性

本绿(本山绿泥)

产自宜兴黄龙山矿区,属稀有泥种。原矿呈淡绿色,烧制后色调偏黄或灰白,胎质细腻温润,透气性佳。因含石英颗粒高,烧结后易显“银砂隐现”效果,适合冲泡绿茶、白茶等轻发酵茶,能凸显茶汤鲜爽。

注意:纯本绿泥收缩率高(约15%),成型难度大,易开裂,故常与紫泥调配增强可塑性。

老红泥(老红梨皮)

指陈腐多年的红泥,泥色朱红泛橙,因长期氧化铁富集,烧成后色泽沉稳,表层有类似梨皮的粗颗粒质感。透气性逊于紫泥但优于朱泥,适合闽南乌龙、岩茶等重香型茶类,能吸附火气,柔化茶汤。

2. 工艺与窑变

本绿壶需低温烧制(约1120℃),高温易发黑;老红梨泥可耐受1180℃以上,窑温差异会导致前者呈米黄色,后者显暗红色。

优质老红梨壶需经数年陈腐,泥料中硫化铁充分氧化,减少“吐黑”风险;本绿则需避免暴晒,防止泥料失水变色。

3. 历史与鉴赏

明代供春壶已有本绿泥记载,清代邵大亨制本绿仿古壶为经典器型。老红梨泥盛行于晚清,多见于孟臣款小壶。

真品本绿壶光线下可见“骨多肉少”的颗粒层次;老红梨壶则以“皱皮”自然、胎色透润为佳,仿品常因添加铁红粉色泽呆板。

4. 养护要点

本绿壶忌骤冷骤热,清理建议用软毛刷,避免光泽度损伤;老红梨壶初期可用茶汤浇淋加速包浆,但需及时擦拭防止色差。

长期未用前需阴干,尤其老红梨泥易因温差产生“惊裂”。

紫砂壶的鉴赏需结合泥、形、工、款综合判断,不同泥料对茶汤的影响可达30%以上,建议根据茶叶特性选择适配壶型。入门者可从200目左右的砂感明显壶型入手,逐步体会发茶差异。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王小峰的紫砂壶白泥作品在紫砂艺术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其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质特性 白泥是紫砂矿中的稀有品类,属浅层矿脉,氧化铁含量低(约0.5%-1%),烧成后呈现象牙白或米黄色调。王小峰精选宜
    2025-08-27 紫砂壶 4373浏览
  • 范晓芳紫砂壶落款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和细节,结合历史背景与工艺传统加以分析:1. 基本落款形式 范晓芳作为当代宜兴紫砂艺人,落款多为楷书或行书刻写"范晓芳制"、"晓芳"、"范制"等,部分作品会加钤印章,常见方形或圆形
    2025-08-27 紫砂壶 892浏览
栏目推荐
  • 张志笛是当代宜兴紫砂壶艺领域的知名工艺师,其作品在紫砂收藏界有一定影响力。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艺术特点及行业地位进行分析:1. 师承与技术传承 张志笛出身宜兴制壶世家,师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季益顺,系统掌握
    2025-08-03 紫砂壶 7781浏览
  • 民国时期朱培锦制作的紫砂壶是紫砂艺术史上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价值。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1. 作者背景 朱培锦(具体生卒年待考)为民国时期宜兴紫砂艺人,活跃于20世纪初期。其作品
    2025-08-02 紫砂壶 6132浏览
  • 紫砂壶盖与壶身落款章不一致是常见现象,主要原因如下:1. 制作分工体系 传统紫砂制作中,壶身与壶盖常由不同匠人完成。制壶师负责主体成型,盖钮、子口等细节可能由助手处理,导致盖内章与壶底款不一致。民國时期「
    2025-08-02 紫砂壶 7383浏览
全站推荐
  • 中古邮票套装的收藏与鉴赏要点:1. 历史背景考证 中古邮票(通常指1949年前后至20世纪80年代的邮票)往往承载特殊历史背景。例如1955年发行的"纪33M《中国古代科学家》"小型张,作为新中国首套科学家题材邮票,其雕刻版印
    2025-08-28 邮票 9700浏览
  • 武汉收藏家协会会长一职通常由具备深厚行业资历、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卓越组织能力的资深收藏家或文博专家担任。该职位的主要职责包括:1. 协会管理与战略规划 会长负责制定协会发展规划,统筹民间收藏领域的资源整合,推
    2025-08-28 收藏 2750浏览
  • 佛教抽象国画作品是将佛教哲学与抽象艺术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实践,通过非具象的笔墨形式传递禅意与空性智慧。这类创作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视觉修行体系。以下从多
    2025-08-28 国画 2691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