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首,其价值与美感主要取决于玉质、颜色、纯净度及稀有性。以下是最受推崇的品种及特点分析:
1. 羊脂白玉
- 顶级品种,质地细腻如凝脂,呈半透明状,白度介于暖白与乳白之间,油润度极佳。古代仅供皇室使用,如今一克优质料价值可达数万元。矿物成分中透闪石含量超过99%,结构致密,打灯可见均匀的毛毡状交织结构。
2. 黄玉(黄口料)
- 原生矿稀有品种,黄色由铁元素致色。且末黄口料最为著名,色调从淡黄到鸡油黄不等,其中"蜜蜡黄"与"栗子黄"为清代贡玉标准。新疆若羌产出的黄口料常带青调,东北黄白老玉则为蛇纹石化透闪石玉。
3. 墨玉(青花料)
- 石墨致色形成全黑或黑白相间的纹理,优质者黑如漆、白如脂。新疆喀拉喀什河籽料中常见石墨鳞片状分布,灯光下透绿光者为上品。青花料的黑白意境常被巧雕为山水题材。
4. 碧玉(玛纳斯碧玉)
- 区别于俄罗斯碧玉,新疆玛纳斯产碧玉色泽沉稳,黑点分布较均匀。7号矿老坑料颜色达到菠菜绿级别,部分带猫眼效应。值得注意的是,碧玉的铬元素含量决定其绿色饱和度。
5. 且末糖白山料
- 且末矿区的糖白料糖色过渡自然,红糖色最为珍贵。矿带中常伴生铁元素渗透形成的三色料(白、糖、青),适合制作仿古器皿件。近年来矿区封矿导致原料稀缺。
6. 于田95玉矿料
- 1995年发现的传奇矿脉,特点为超细结构和高白度,硬度达6.5以上。仅开采数月即绝矿,存世作品多见于扬州工大师雕刻,被誉为"最后的羊脂"。
7. 和田籽料(皮色料)
- 河床中形成的卵石状玉料,表层因矿物浸染形成红皮、洒金皮等。真籽料毛孔特征与皮色过渡自然,汗毛孔结构需20倍放大镜观察。青玉籽料中的"塔青"细分还有牛毛纹特征。
8. 藕粉玉
- 青海料中的特殊品种,淡粉色系俘获女性市场。实质是烟紫玉的浅色变种,需注意部分产品经过人工增色处理。天然优质藕粉玉可见水线但无荧光反应。
选购要点:
羊脂白玉需通过"白、润、细、韧、糯"五维度评判
黄玉需区分与黄沁籽料(次生致色)的本质差异
墨玉打灯全黑且透光率低于5%方达收藏级
市场现状:
俄罗斯碧玉占据中端市场,新疆且末料逐步成为山料主流,籽料资源近乎枯竭导致仿制技术升级。实验室鉴定需结合折射率(1.60-1.61)、密度(2.95g/cm³)及红外光谱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