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里捡到的玉石可能属于多种类型,需结合矿物特征、形成环境等综合判断。以下是常见可能性及扩展知识:
1. 和田玉(软玉)
产自河流中的籽料,经水流长期冲刷形成卵石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阳起石,质地细腻温润,颜色以白、青、碧为主,表面常见风化皮壳或水流冲刷痕。新疆玉龙喀什河是著名产地。
2. 翡翠(硬玉)
多见于滇西河流冲积层,为原生矿经搬运形成。硬度6.5-7,玻璃光泽,绿色为主,可见翠性(苍蝇翅)。缅甸雾露河流域的翡翠冲积矿更典型。
3. 石英质玉
常见类别包括:
玛瑙:条带状隐晶质石英,硬度7,透光可见环带纹。
玉髓:微晶石英集合体,质地均匀。
黄龙玉:云南龙陵特产,含二氧化硅及铁质致色。
4. 岫岩玉
辽宁岫岩河沟中可见蛇纹石质玉,颜色黄绿至深绿,蜡状光泽,硬度2.5-5.5,常伴生菱镁矿。
5. 独山玉
南阳独山附近的河流可能有蚀变斜长岩质玉石,多色共生,硬度6-6.5,常见黑斑杂质。
鉴别要点:
硬度测试:用小刀划刻(石英质玉不可刻动)。
密度检测:玉石通常比普通河石更重。
透光性:强光下观察内部结构。
皮壳特征:籽料常有氧化层或撞击坑。
地质延伸:
次生矿床中的玉石经物理风化(破碎)、化学风化(溶蚀)及水力分选形成,搬运距离越远,磨圆度越高。长江、辽河等流域常出现不同种类的玉石砾石,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