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文物钱币中心位于西藏那曲市,是集钱币收藏、研究、展示与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1. 机构定位与功能
那曲文物钱币中心主要承担西藏地区历代钱币的征集、鉴定、修复及保管工作,兼具学术研究与公共教育职能。其核心任务是系统梳理西藏地方货币发展史,特别是吐蕃时期、元明清中央政府对藏货币政策,以及近代藏币(如“桑松果木”“章嘎”等)的铸造与流通。
2. 特色藏品与历史价值
吐蕃时期货币:收藏有罕见的吐蕃金银币,反映吐蕃与唐王朝的经济联系。
清代“乾隆宝藏”:中央政府在西藏铸造的银币,体现中央政府主权象征。
地方造币厂实物:如1918年成立的“扎什造币厂”机器与钱范,见证西藏近代化造币工艺。
宗教货币:寺庙发行的“供养钱”和宗教仪式用币,具有独特藏传佛教文化内涵。
3. 学术研究与文物保护
中心与社科院、西藏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展钱币金属成分分析、铭文考释等研究,发表《藏币流通与茶道贸易》等专题论文。采用恒温恒湿储藏技术,对脆弱的唐代“尼泊尔式银币”进行脱盐处理。
4. 文化交流与展览
定期举办“丝绸之路藏币展”“汉藏货币文化交流特展”,并与四川、青海等地博物馆联展。2021年曾展出元朝“中统元宝交钞”在藏使用实物,证实元代西藏已纳入全国货币体系。
5. 地理位置的特殊意义
那曲作为唐蕃古道与茶道交汇点,历史上是多元货币流通区域。中心特设“贸易路线货币陈列”,展示汉地铜钱、印度卢比、尼泊尔莫哈尔银币等跨境流通实物。
补充知识:西藏钱币史上,1909年川铸藏元(卢比样式)的推行是清代货币统一的最后尝试,而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的推广则标志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该中心藏有这一过渡时期的珍贵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