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玉(?—1415),名珙,字汝玉,号青城山人,明代初期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少时即以才学闻名,与高启、杨基、张羽并称“吴中四杰”。其艺术成就主要集中在书法和绘画领域,同时亦擅长诗文创作。
书法艺术特点:
王汝玉书法宗法晋唐,尤精楷、行二体。风格清丽遒劲,结字严谨,笔法灵秀含蓄,兼具赵孟頫的圆润与欧阳询的骨力。现存《题画诗卷》等作品可见其行书飘逸洒脱,线条虚实相生,颇具文人书卷气。
绘画创作成就:
1. 山水画继承元代黄公望、倪瓒遗风,多作平远构图,善用枯笔皴擦,意境萧疏淡远。
2. 注重诗画结合,常在画作上题写自创诗文,体现"书画同源"理念,如《青城山房图》融合题跋与画面构图。
3. 花鸟画受宫廷院体影响,设色雅致,工写兼备,尤以墨竹见长,传世有《竹石图》等。
文学及其他贡献:
诗文辑为《青城山人集》,内容多涉及书画理论,提倡"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观。
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位列副总裁,对文献整理有重要贡献。
教学方面,其书画理念对吴门画派早期画家如杜琼等产生间接影响。
历史评价与轶事:
明成祖朱棣曾赞其"书画双绝",但因卷入政治事件(如解缙案牵连)于永乐十三年下狱而死,导致作品散佚严重。现存作品多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机构,部分流失海外。其艺术生涯折射出明初文人艺术家在宫廷与隐逸之间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