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图案:邮票的核心设计元素,通常体现国家文化、历史人物、自然风光、重大事件等主题。图案设计可能采用摄影、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
2. 面值:标明邮票的货币价值,通常以数字和货币单位表示,如“80分”“¥1.50”等,是邮政资费的直接体现。
3. 铭记:印有发行国家或地区的名称,例如中国邮票标注“中国邮政”或“CHINA”。部分殖民地或特殊地区可能加注宗主国名称。
4. 齿孔:邮票边缘的穿孔设计,便于撕扯分离。齿孔密度(如11度、12度)是鉴别邮票版别的重要依据。
5. 材质:传统多为纸质(涂料纸、纤维纸等),特殊邮票可能使用金属箔(如金箔邮票)、丝绸、塑料(如不干胶邮票)甚至木材。
6. 背胶:邮票背面涂布的胶层,早期用动物胶,现代多为化学胶。部分无背胶邮票(如部分纪念张)需用护邮袋保存。
7. 版铭:印刷全张边纸上标注的印刷厂名、色标、套色对位线等信息,对研究印刷工艺有重要价值。
8. 志号:中国特有编号系统,如“纪62”表示第62套纪念邮票,“T.45”为特种邮票第45套,方便分类检索。
9. 水印:部分邮票纸张中嵌入的防伪标识,需透光观察,如大龙邮票曾使用“太极图”水印。
10. 荧光标记:现代邮票常增设紫外线荧光防伪条码或图案,如中国2012年龙年生肖票的荧光油墨。
附加知识:部分邮票会带有副票(与主票相连的无面值图案)、过桥(两枚邮票间的装饰性间隔)等特殊结构;小全张、小型张还包含边饰设计。早期邮票如“黑便士”无齿孔,需剪裁使用;异形邮票(如三角形、圆形)需特殊模具冲压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