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画题材的七言绝句,历代诗人创作颇丰,以下精选数首并附相关书画知识拓展:
1. 王维《题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此诗虽简,却道出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美学特征。唐代绘画注重气韵生动,王维开创文人画先河,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念影响深远。
2.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苏轼提出"神似胜于形似"的艺术观,宋代文人画强调笔墨意趣,此诗可视为文人画理论的重要注脚。米芾"米点山水"即为此美学思想的实践。
3.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为"扬州八怪"代表,郑燮以书法用笔入画,其"六分半书"与兰竹画相得益彰。诗中竹石意象实为文人坚贞品格的物化表现。
4. 赵孟頫《枯木竹石图题诗》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元代书画强调"以书入画",赵孟頫此诗直接阐发书画同源理论。飞白、篆籀笔法的运用,体现中国画线条的书法性本质。
5. 董其昌《题山水画》
"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
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此诗反映其"师古人"与"师造化"并重的艺术观。文人画发展到晚明,更加强调笔墨程式的继承与创新。
书画艺术相关扩展:
笔墨技法:中锋用笔讲究"屋漏痕""锥画沙",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装裱形制:立轴、手卷、册页、扇面各有其审美规范
材料演进:从绢本到宣纸,从矿物颜料到植物染料的转变影响画风
题跋传统:自宋徽宗"瘦金体"题画始,诗书画印结合成为定式
历代书画家常通过题画诗阐发艺术理念,这些诗作既是文学精品,更是研究中国书画理论的重要文献。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有云:"题画诗句要与画中意思互为映发",道出诗画互文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