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详情

为什么瓷器比坯胎质量重

2025-09-13 瓷器 责编:奇石百科 5660浏览

瓷器的质量大于坯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为什么瓷器比坯胎质量重

1. 釉料层的增加

釉料是覆盖在坯体表面的玻璃质层,主要成分包括石英、长石、高岭土等,烧结后形成致密结构。釉料密度通常高于未烧结的坯胎(如素坯密度约1.8-2.2 g/cm³,釉料烧结后可达2.4-2.6 g/cm³),且施釉工艺可能多次叠加(如底釉+面釉),进一步增加重量。

2. 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坯胎在高温下(通常1200-1400℃)发生玻化反应,部分气孔闭合但未完全消除,而釉料熔融填补坯体表面微孔,使整体结构更致密。例如,青花瓷坯体吸水率约5-10%,施釉烧结后降至0.5%以下,体积收缩但质量保留。

3. 装饰材料的附加重量

彩绘(如釉下青花钴料、釉上五彩颜料)、贴花、描金等工艺会引入金属氧化物或贵金属(金箔密度达19.3 g/cm³)。元代青花使用的苏麻离青料含铁钴镍,每平方米釉下彩可增重3-5克。

4. 烧成收缩率的差异

坯胎干燥收缩约3-5%,烧成收缩达12-15%,但质量损失主要是有机物和结晶水(高岭土Al₂O₃·2SiO₂·2H₂O脱水损失约14%),而釉料熔化后体积收缩但质量不变,导致单位体积质量上升。

5. 特殊工艺的影响

厚釉瓷器(如龙泉粉青釉)釉层厚达1-2mm,比普通釉(0.2-0.3mm)显著增重。明代永乐甜白瓷采用多层施釉技法,单件器物釉料总重可达坯胎的20-30%。

6. 坯胎原料与釉料密度差异

坯体常用低密度原料(如孔隙率15-25%的注浆坯),而釉料含铅丹(密度8.0 g/cm³)等重物质。唐代三彩釉中铅玻璃相占比超40%,显著提高成品密度。

扩展知识:古陶瓷鉴定中可通过比重测试辅助断代,宋代影青瓷比重约2.2-2.4,清代硬质瓷可达2.6以上。现代精密陶瓷通过优化可控制坯釉比重差在5%以内。

本站申明:奇石百科为文玩收藏类百科展示网站,网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若有误或侵权请联系本站!
为您推荐
  • 宋代磁州窑双鱼纹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鲜明的工艺特色与文化内涵。其核心特征可从工艺、纹饰、釉色及文化寓意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工艺技法特征1. 胎体质地:多为灰白胎或灰褐胎,胎质较粗但坚
    2025-09-08 瓷器 8070浏览
  • 素三彩瓷器作为中国传统低温釉陶的重要品类,收藏价值可从以下几方面考量:1. 历史与工艺价值素三彩创烧于明代正德年间,鼎盛于清康熙时期,以黄、绿、紫为主色调,因避讳红色得名"素"。其工艺复杂,需经素胎刻划、高温
    2025-09-07 瓷器 7247浏览
栏目推荐
  • 日本瓷器彩字底款种类繁多,反映了不同时期、窑口和匠人的特色。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彩字底款及其背景知识:1. 九谷烧(Kutani Yaki) 九谷烧以华丽彩绘著称,底款常见"九谷"、"九谷造"或"九谷烧"字样,有时会加上年号或匠人
    2025-08-04 瓷器 2049浏览
  • 淄博胭脂红瓷器是中国传统高温颜色釉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鲜明的工艺特征和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釉色独特:胭脂红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烧制后呈现深浅不一的红色调,从粉红到深红均有,釉
    2025-08-04 瓷器 3124浏览
  • 瓷器罐子内壁的文字与花纹是研究古代工艺、文化及社会历史的重要载体,具有多方面价值和内涵:1. 工艺技术特征 - 内壁文字常见釉下彩、刻划或模印工艺,需借助窑内高温固色,反映古代施釉技法水平。如唐代长沙窑首创
    2025-08-04 瓷器 1188浏览
全站推荐
  • 阜宁文玩市场主要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城区,以下几个地点是当地较为集中的文玩交易区域:1. 阜宁古玩城 位于阜城大街与阜城西路交叉口附近,是当地规模较大的文玩交易市场,主营瓷器、玉器、钱币、字画等传统文玩
    2025-09-12 文玩 4485浏览
  • 关于黑龙江地区纪念币的相关信息及拓展内容如下:1. 发行背景与意义 纪念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纪念币,旨在纪念中国成立的重大历史事件。黑龙江作为东北重要省份,其分发与兑换工作通常由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
    2025-09-12 纪念币 6177浏览
  • 古币作为历史文明的物质载体,其形制、铭文与流通轨迹往往折射出深刻的社会哲学意涵:1. 权力符号的嬗变 "方孔圆钱"的形制暗喻"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始皇统一货币时将统治权威铸入青铜。但恰如王莽货泉上的悬针篆,越
    2025-09-12 古币 8887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