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其中奇石景观尤为突出,以下是黄山代表性奇石名称及其特点:
1. 飞来石
位于光明顶西北方,高12米,重约360吨,底部与基岩接触面积小,似天外飞来。地质学上属于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风动石”,明代《徐霞客游记》曾记载其“耸立峰头,旁无倚附”。
2. 猴子观海
北海景区著名象形石,形似猕猴俯卧峰顶眺望云海。其形成源于花岗岩垂直节理风化剥蚀,与黄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后的地貌遗存有关。
3. 梦笔生花
北海散花坞孤立石柱,顶部天然生长一株百年黄山松。此石为冰川移动遗留的岩柱,与周边“笔架峰”构成“文房景观”,清代闵麟嗣《黄山志》已有记载。
4. 仙人指路
云谷寺至白鹅岭途中的石人状奇石,右臂前伸作指引状。属花岗岩差异风化形成的柱状石林景观,与岩体中石英含量不均有关。
5. 鳌鱼驮金龟
鳌鱼峰顶的复合型奇石,上部扁平石块形似龟,下部巨岩似鳌鱼。地质构造上呈现典型的“石蛋”地貌,由水平节理和球形风化共同作用形成。
6. 童子拜观音
天都峰南侧的一组象形石群,主石如观音立像,周围小石似礼拜童子。其形态发育于花岗岩的“洋葱状剥落”过程,受昼夜温差引起的热胀冷缩影响显著。
7. 松鼠跳天都
耕云峰北侧巧石,形似跃向天都峰的松鼠。此类尖锐形态是冰川刨蚀与冰劈作用的结果,展现了黄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特征。
8. 金鸡叫天门
半山寺附近仰视可见的鸡形石,与天门坎地形呼应。其“拟禽”造型源于花岗岩纵向节理在冻融作用下的定向崩塌。
9. 仙人晒靴
排云亭右侧倒置靴状巨石,长宽约3米。属于花岗岩崩解后残留的“崩积堆”地貌,下部支撑点形成稳定力学结构。
10. 蓬莱三岛
玉屏楼前的三座参差石峰,云雾中如海上仙山。由花岗岩中两组垂直节理交叉切割,经流水侵蚀后形成分离石柱群。
地质延伸:黄山奇石多发育于1.28亿年前燕山期花岗岩,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经冰川、风化等外营力雕刻形成。其造型与岩体中的钾长石斑晶分布、节理密度(3-5条/米)直接相关,部分奇石下方可见冰臼遗迹,证实冰川搬运作用。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估报告指出,黄山是研究东亚季风区花岗岩地貌的典型范例。
此外还有“犀牛望月”“天鹅孵蛋”“十八罗汉朝南海”“五老上天都”等近百处命名奇石,其观赏价值与科学价值在《黄山地质公园管理规划(2021-2035)》中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