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盖上出现的疑似铁锈的物质通常并非真正的铁锈,而是以下可能情况:
1. 矿物质沉积
紫砂壶在长期使用中,水中钙、镁等矿物质会在壶盖内侧或气孔处形成白色或黄褐色水垢,尤其在高温冲泡时更易析出。这与铁锈(三氧化二铁)的成因不同,属于碳酸盐类沉积。
2. 窑烧残留物
紫砂壶制作时,窑内可能残留氧化铁粉尘,高温下附着于壶盖表面形成红褐色斑点。这类物质通常稳定无害,但易被误认为锈迹。
3. 金属配件氧化
若壶盖镶有金属提钮或包边(如铁、铜),长期接触水汽可能导致金属氧化生锈。需区分紫砂胎体与金属部件的锈蚀,后者需及时清理避免污染茶汤。
4. 泥料铁质析出
紫砂泥含天然氧化铁,高温烧制后可能以铁熔点或金属光斑形式浮现于表面。这类“铁质析晶”是紫砂的特性,非氧化锈蚀,无需处理。
5. 使用不当的假锈
劣质壶可能人为涂抹铁锈色颜料做旧,遇水会脱落。真紫砂壶色泽温润,不会出现艳红或掉色现象。
处理建议:
水垢可用食醋浸泡后软布擦拭,金属锈需用柠檬酸局部清洁。
避免用硬物刮擦,防止损伤壶表。
每次使用后保持干燥,金属部件可薄涂茶油防氧化。
紫砂壶的维护需结合材质特性,正确辨别问题根源才能有效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