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玉石是常见但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在定义、分类、成分及文化意义上存在明显区别:
1. 定义与范畴差异
- 玉:特指矿物学中硬度较高、质地细腻坚韧的两种宝石级矿物——硬玉(翡翠,NaAlSi₂O₆)和软玉(透闪石-阳起石系列,Ca₂(Mg,Fe)₅Si₈O₂₂(OH)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通常指新疆和田玉等软玉。
- 玉石:广义上涵盖所有可用于雕刻的美丽岩石,包括玉(硬玉/软玉)、玛瑙、绿松石、岫玉、独山玉等,甚至包括部分有机质材料(如珊瑚、琥珀)。其标准更侧重工艺价值而非矿物学属性。
2. 物理特性对比
- 硬度:硬玉(翡翠)莫氏硬度6.5-7,软玉6-6.5;而其他玉石如岫玉(蛇纹石玉)仅4.5-5.5,玛瑙为7。
- 结构:玉具纤维交织结构(软玉)或粒状结构(翡翠),赋予其高韧性;普通玉石可能呈粒状、块状甚至多孔结构。
- 光泽:优质玉呈现油脂光泽(软玉)或玻璃光泽(翡翠),其他玉石光泽多样,如蜡状光泽(绿松石)、丝绢光泽(虎睛石)。
3. 化学成分区分
- 玉有明确化学成分:翡翠为钠铝硅酸盐,软玉为钙镁硅酸盐。
- 玉石成分复杂,例如:
- 玛瑙(SiO₂隐晶质)
- 绿松石(CuAl₆(PO₄)₄(OH)₈·4H₂O)
- 独山玉(黝帘石化斜长岩)
4. 文化价值维度
- 玉在华夏文明中具有核心地位,象征"德"(《礼记》载玉有"十一德"),历代礼器(如玉琮、玉璧)、玺印多用和田玉或翡翠。
- 其他玉石多作为装饰材料,如红山文化多用岫玉,藏族文化重绿松石,但未形成体系化的精神内涵。
5. 市场与鉴定要点
- 玉类价格远高于普通玉石,顶级翡翠或和田籽料可超万元/克,需通过折射率(翡翠1.66)、密度(翡翠3.33g/cm³)、光谱检测等确认。
- 常见仿冒现象:用石英岩(如"京白玉")冒充软玉,染色玉髓仿翡翠,需警惕B/C货翡翠的酸洗充胶处理。
6. 地质成因差异
- 翡翠形成于高压低温变质带(板块俯冲带),软玉产于接触变质带;而玛瑙为火山热液产物,绿松石与铜矿氧化带相关。
附:中国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将天然玉石分为3大类(玉石、彩石、雕刻石),其中"玉石"亚类仍包含非矿物学意义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