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吊坠制作过程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涉及材料选择、造型设计、精细加工等多个环节。以下是详细步骤及扩展知识:
1. 设计构思
- 灵感来源:常见主题包括自然元素(樱花、富士山、风铃)、传统符号(千纸鹤、达摩、家纹)或简约几何图形。设计师需考虑文化寓意与佩戴场景,手绘草图或使用CAD软件建模。
- 材质适配:若选择铜、银等金属,需预留焊接位;若为陶瓷或漆器,则需考虑烧制收缩率。
2. 材料准备
- 金属类:纯银、镀金铜、赤铜(含铜量高的合金,易氧化出复古效果),需退火处理增强延展性。
- 非金属类:
- 陶瓷:使用高岭土或信乐烧黏土,釉料分透明釉、色釉(如萩烧的乳白釉)。
- 木材:选用桧木、杉木,需防裂处理(浸泡盐水或涂木蜡油)。
- 辅助材料:七宝烧珐琅料、螺钿片、和纸(用于箔押工艺)。
3. 成型工艺
- 金属加工:
- 雕蜡铸造:用绿蜡雕刻原型,翻制石膏模后失蜡浇铸,适合复杂镂空设计。
- 锻造:锤打延展金属片,结合锉修与退火,传统“甲州印传”技法需连续捶打数百次。
- 非金属处理:
- 陶瓷:素烧(800℃定型)后施釉,本烧(1200-1300℃)使釉料玻化,使用“蹴ろくろ”(脚踢辘轳)拉坯可塑造不对称美感。
- 木雕:小刀粗削后,用“霰鏨”(带细钉的凿子)雕刻纹理,最后砂纸逐级打磨至2000目。
4. 表面处理
- 金属:
- 布目雕:用唐草錾敲出细密纹路,形成哑光质感。
- 色金技术:通过硫化处理使银变黑(朧银),或铜绿锈染色(芭蕉色)。
- 陶瓷:
- 釉下彩:绘制后覆盖透明釉烧制,纹样持久但色彩受限。
- 金继:用天然漆混合金粉修补裂缝,体现“侘寂”美学。
5. 组装与配件
- 金属吊坠需焊接扣环(使用低温焊料避免主体变形),陶瓷件则钻孔后嵌入铜制“鳩目”(加固孔缘)。
- 链条可选“细密编み”(密编链)或“蛇腹链”,传统款式会加饰“根付”式绳结。
6. 质量检验
- 金属件用放大镜检查焊点是否牢固,陶瓷需测釉面铅镉溶出量(符合JIS S 2397标准)。
- 过敏测试:镍释放量需低于0.2μg/cm²/week(欧盟REACH法规)。
扩展知识:江户时代“切子”工艺常用于吊坠制作,将多层彩色玻璃雕琢成棱纹,光线折射效果独特。现代设计师如Hirotoshi Itoh常将钛金属阳极氧化技术与传统莳绘结合,赋予吊坠虹彩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