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是汉字中的常见偏旁,实为"玉"的讹变形态,传统称为"斜玉旁"。该偏旁的汉字多与玉石、珍宝或美好事物相关,其在甲骨文中象形"串玉"之态,隶变后与"王"字形近而混用。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相关字例及其文化内涵:
1. 珍:本义指珠玉等稀有宝物,《说文》释为"宝也"。引申为贵重、爱惜之意,如"珍藏""珍馐",体现古人以玉喻德的价值观。
2. 琼:原指赤色美玉,《诗·卫风》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泛指精美之物,如"琼楼玉宇"形容华美建筑。
3. 琳:青碧色美玉,《尚书·禹贡》载"琅玕琳璆"。现代汉语中"琳琅"连用,形容美好事物荟萃,如"琳琅满目"。
4. 璇:美玉名,古代天文仪器"璇玑玉衡"以玉饰之,后引申为枢要之意。"璇闺""璇室"指玉饰宫室,见于《淮南子》等典籍。
5. 珮:系于衣带的玉饰,《楚辞·九章》有"被明月兮珮宝璐"。古代贵族以玉珮标志身份,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礼制。
6. 璞:未经雕琢的玉料,《韩非子·和氏》载和氏璧故事。引申为质朴状态,如"返璞归真"体现道家哲学观。
7. 珏:双玉相合,古代玉器形制,常见于诸侯盟誓信物。《左传》有"赐之双珏"记载,反映玉器的政治象征意义。
8. 琮:外方内圆的筒形玉器,良渚文化典型礼器,《周礼》列为"六瑞"之一,用于祭祀地祇,体现"天圆地方"宇宙观。
9. 瑗:大孔璧玉,《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与环、玦构成古代玉符体系,不同孔径代表不同政令含义。
10. 璜:半璧形玉器,考古发现多属新石器时代。《周礼》记载"以玄璜礼北方",作为祭祀礼器与方位象征。
补充知识:汉代许慎《说文》收录"玉部"字126个,多含道德寓意,如"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的比附。现代地质学中,"王"字仍用于宝玉石命名,如"玛瑙""琥珀"虽不从玉旁,但"翡翠""珐琅"等术语保留玉文化痕迹。故宫博物院藏历代玉器三万余件,可见此偏旁的文字载体在华夏物质文明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