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诗人、艺术评论家,1971年生于山东淄博,199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他在当代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尤其在水墨实验、综合材料创作和跨媒介艺术方面成就显著。
艺术特点:
1. 跨媒介实践:孙磊的作品融合传统水墨与当代装置、影像等媒介,打破艺术门类界限。其代表作《悬镜》系列通过金属、宣纸与丙烯的混合使用,探索物质的精神性表达。
2. 新水墨探索:在传统文人画基础上发展出极具个人特色的"抽象性书写",笔触兼具书法力度与绘画的构成感,如《凛冬将至》系列展现了冰裂纹似的笔墨结构。
3. 诗画互文:作为"70后诗歌运动"代表诗人,其绘画常带有文学性隐喻,2005年的《虫洞》系列将诗歌意象转化为视觉符号。
学术贡献:
1. 理论建构:提出"后文人艺术"概念,主张在当代语境中重构中国传统美学,相关论述见于《艺术与救赎》等专著。
2. 教育影响:在中央美院建立"实验水墨工作室",培养出一批青年艺术家,推动学院教育的跨学科转型。
重要展览:
2013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悬置的风景"个展,2017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不息"主题展,2021年上海龙美术馆"山水与记忆"联展中展出装置作品《砾石纪》。
淄博地域影响:
作为淄博籍艺术家,其早期创作受齐文化影响,在《稷下》系列中融合了齐国瓦当纹样与当代抽象构成。淄博市美术馆收藏有其1998年创作的《故土》三联画。
社会评价:
艺术批评家朱青生认为其创作"实现了传统笔墨语言的当代转化",《美术观察》杂志曾专文分析其"物质诗学"的创作观念。2020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理论批评奖。
创作现状:
近年转向大型公共艺术项目,如为青岛地铁设计的《海蚀地貌》陶瓷壁画(2022),同时在杭州、成都等地开展"城市山水"在地创作计划。最新个展"暗涌"(2023,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展现了数字媒体与水墨的实验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