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们将珍贵的古董称为“古玩”或“古董”,这些物品通常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或文化价值。现代收藏界对古董的分类更为细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陶瓷器:包括古代陶器、瓷器,如唐三彩、宋瓷、明清青花瓷等,是收藏界的热门品类。
2. 青铜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兵器、乐器等,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3. 玉器: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璧到明清时期的玉佩、玉雕,玉器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高贵与祥瑞。
4. 书画:古代名家书法、绘画作品,如宋元山水、明清文人画等,是艺术收藏的重要部分。
5. 家具:明清硬木家具,如紫檀、黄花梨制成的桌椅、屏风,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
6. 钱币:古代货币、铜钱、银锭等,反映历代经济与铸造技术。
7. 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墨锭、宣纸,尤其是名家制作的文房用具,备受文人雅士青睐。
8. 漆器:战国至明清的雕漆、螺钿镶嵌漆器,工艺精湛。
9. 织绣:古代丝绸、刺绣作品,如缂丝、云锦,展现传统纺织技艺。
10. 杂项:包括竹木牙角雕、印章、鼻烟壶、铜镜等小件收藏品。
此外,古董的鉴定涉及材质、工艺、年代、款识等多方面因素,收藏者需谨慎辨别真伪。市场流通的古董需符合文物保护法规,部分高等级文物禁止私易。收藏古董不仅是投资行为,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