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辨翡翠真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下从专业角度详细分析常见鉴别手段和注意事项:
1. 观察颜色特征
- 天然翡翠颜色分布不均,可见色根(颜色由内向外渐变),绿色常呈丝状、片状分布。
- 染色翡翠(C货)颜色浮于表面,无层次感,放大观察可见染料积聚在裂隙处,紫外灯下可能出现荧光反应。高端染色技术可能使用红外光谱检测。
2. 检查结构纹理
- 天然翡翠具"翠性"(苍蝇翅效应),强光下可见微小反光的解理面。
- 石英岩仿制品呈粒状结构,水沫子(钠长石玉)有絮状白斑。B货翡翠经酸洗后结构松散,放大观察见蜘蛛网状酸蚀纹。
3. 密度与硬度测试
- 真翡翠密度3.30-3.36g/cm³,掂重有明显压手感。
- 常见仿品如岫玉(2.45-2.48g/cm³)、玻璃(约2.5g/cm³)明显更轻。翡翠莫氏硬度6.5-7,可刻划普通玻璃但需注意可能损坏样品。
4. 光学特性检测
- 折射率测试:翡翠1.66(点测法),显著区别于其他相似玉石。
- 二色镜观察:绿色翡翠可见蓝绿/黄绿二色性,染色品无此特征。
5. 专业仪器验证
- 红外光谱可检测B货翡翠的充胶特征峰(约2880cm-1处)。
- X射线荧光光谱能分析元素组成,天然翡翠不应含明显人工添加剂。
6. 内部包裹体鉴别
- 天然翡翠常见黑色铬铁矿、绿色绿泥石包裹体,棉絮状物呈现自然分布。
- 玻璃仿品可见气泡和流动纹,脱玻化玻璃可能模仿翡翠结构但整体过于均匀。
7. 证书核查要点
- 正规检测机构证书应包含:CMA标志、光谱检测数据、密度/折射率实测值。
- 警惕"翡翠(处理)"字样,这表示非天然翡翠。国检证书备注栏出现"有机物质填充"即为B货。
8. 市场常见骗局
- 冰翠骗局:实际为绿色玻璃,内部过于干净无杂质。
- 镀膜翡翠:表面覆绿色薄膜,棱角处易磨损露出无色底层。
- 拼合翡翠:上层为真翡翠薄片,下层垫有色物质,从侧面观察可见粘接缝。
特别注意:现今造假技术不断升级,普通方法可能失效。对于高价翡翠,务必通过专业机构检测。日常鉴定可结合10倍放大镜、紫外灯等工具,但最终以权威检测结果为准。种水色俱佳且价格异常低廉的翡翠基本为假货,市场规律是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