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人物小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国画人物的基本特点(如线条运用、墨色变化、意象表达)。
- 学习简单的人物轮廓勾线技法(如“十八描”中的游丝描、铁线描)。
- 掌握墨色浓淡干湿的运用,表现人物衣纹或神态。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经典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局部),分析人物造型与笔墨关系。
- 通过临摹或创作,体验国画“以形写神”的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传统国画中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趣味。
-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线条的流畅性与力度控制。
2. 墨色层次(如“焦、浓、重、淡、清”五色)的实践运用。
难点:
1. 人物比例与动态的简化表现(可结合儿童画特点,适当夸张神态)。
2. 避免过度追求形似,强调“意到笔不到”的写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
- 范画(如齐白石、关良的简笔人物作品)、毛笔(兼毫为宜)、生宣纸、墨汁、调色盘。
- 多媒体课件(展示历代名作及步骤分解视频)。
2. 学生准备:水写布或毛边纸(初学可减少纸张浪费)。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10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动画《山水情》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水墨人物的动态美。
提问互动:“画中人物与卡通人物有什么不同?猜猜画家如何用毛笔表现动作?”
2. 新知讲解(15分钟)
技法演示:
1. 线条:示范中锋用笔勾画衣纹,侧锋渲染肤色。强调“骨法用笔”的概念。
2. 墨色:通过稀释墨汁展示浓淡变化,如用淡墨画皮肤,浓墨勾发髻。
名作赏析:对比唐代周昉(写实)与南宋梁楷(写意)人物画风格差异。
3. 实践练习(20分钟)
分层任务:
- 基础层:临摹古画中的单人简笔形象(如执扇仕女或垂钓渔夫)。
- 提高层:尝试用夸张手法画同学肖像,突出表情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执笔姿势,鼓励大胆用笔,避免反复涂抹。
4. 展示评价(10分钟)
互评标准:线条是否流畅?神态是否生动?有无墨色变化?
拓展思考:讨论“为什么国画人物不像油画那样追求逼真?”
五、课后延伸
1. 文化链接:介绍“书画同源”,欣赏书法线条与人物画的关联。
2. 家庭作业:观察家人一个动作(如喝茶、看书),用毛笔速写,配一句题跋。
六、注意事项
小学阶段避免过度强调技法规范,以培养兴趣为主。
可结合成语故事(如“画龙点睛”)增强课堂趣味性。
提醒学生注意收拾画具,养成良好习惯。
中国画人物教学需在传统根基与儿童认知间找到平衡,通过笔墨游戏激发创造力,让传统文化种子悄然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