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奇石百科,专注于文玩收藏类百科知识解答!
当前位置:奇石百科 >> 陶瓷知识 >> 瓷器 >> 百科列表
分类
瓷器
  • 紫光灯(紫外线灯)是古瓷器鉴定的辅助工具之一,主要通过观察瓷器在紫外光下的荧光反应来推断其年代、胎釉特征及修复痕迹。以下是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1. 新老瓷器的荧光差异 老瓷釉面:多数古代瓷器(尤指明清以前)
    2025-07-16 瓷器 3278浏览
  • 黑釉瓷器的窑口鉴别需综合胎质、釉色、器形、装饰工艺及烧制技术等多方面特征。以下是主要窑口的区分要点及相关知识扩展: 1. 建窑(福建建阳) - 胎质:胎体厚重,呈黑褐或铁灰色,含粗颗粒石英砂,露胎处常见「铁锈
    2025-07-15 瓷器 2335浏览
  • 元代黑釉四瓜龙瓷器是元代瓷器中的一个独特品类,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反映了当时的制瓷工艺和审美趣味。以下从器型、釉色、纹饰、工艺及历史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器型特征1. 四瓜造型: 器身通常由四个连缀的
    2025-07-15 瓷器 2403浏览
  • 中国瓷器最高拍卖记录保持者是2014年在香港苏富比以2.8124亿港元(约合3600万美元)成交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这件直径8.2厘米的小杯创下了中国瓷器拍卖史上的世界纪录,其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后成为龙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2025-07-15 瓷器 1579浏览
  • 红色大理岩瓷器的鉴别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涵盖材质、工艺、釉色、纹饰、底款等方面。以下为详细鉴别要点:1. 材质与质地 红色大理岩瓷器的胎体通常细腻致密,因含铁元素呈现淡红或褐红色,但胎质均匀无杂质。仿品可
    2025-07-15 瓷器 1613浏览
  • 电烧瓷器与柴烧瓷器在花纹表现上有显著差异,主要源于烧制工艺、窑内环境及材料反应的差异。以下是具体对比与分析: 1. 釉色与发色效果 - 电烧瓷器: 温度控制精确(通常1200℃-1400℃),釉料发色稳定,花纹边界清晰
    2025-07-15 瓷器 3961浏览
  • 中国现代瓷器的价格差异极大,从几十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具体取决于以下因素: 1. 作者与工艺水平 - 名家作品: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张松茂、王锡良)或省级大师的作品,单件价格可达数万至数百万元。例如张松茂的
    2025-07-14 瓷器 5697浏览
  • 全品粉彩瓷器梅花小罐是清代中晚期流行的文人雅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其制作工艺和装饰特征反映了粉彩瓷器的典型时代风格。以下从形制、工艺、纹饰、鉴定等方面展开分析:一、形制特征1. 器型:多为直口、短颈、丰
    2025-07-14 瓷器 7228浏览
  • 首页
  • 上一页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下一页
  • 尾页
栏目推荐
  • 成化年间(1465-1487年)的青花瓷器花瓶是中国明代瓷器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一,以胎质细腻、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淡雅著称,在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一、工艺特征1. 胎釉特点:成化青花采用景德镇麻仓土制胎,胎体轻薄通透,
    2025-08-12 瓷器 5097浏览
  • 旭升清元雅制瓷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高端品类,融合了清代官窑严谨技法与元明时期雅致风格。以下从工艺特征、文化内涵及市场价值等方面展开分析:1. 原料与胎体选用景德镇优质高岭土(又称"麻仓土"),经12道淘洗工
    2025-08-12 瓷器 6203浏览
  • 祁门瓷厂与"太后瓷器"的关系需要结合历史与瓷器工艺进行辨析。祁门作为安徽传统陶瓷产区,虽以祁红茶叶闻名,但明代曾属古徽州府,与景德镇窑系存在工艺交流。关于"太后瓷器"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点需说明:1. 历史背景
    2025-08-12 瓷器 6057浏览
全站推荐
  • 道光通宝是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铸造的流通货币,其收藏价值因版别、品相、存世量等因素差异较大。以下为常见版别及市场参考价格范围(截至2023年数据,实际交易以市场为准):一、基础版价格参考1. 道光通宝小平钱
    2025-09-13 古币 6331浏览
  • 在许昌地摊捡漏钱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地域历史背景 许昌作为三国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流通汉五铢、唐宋通宝及明清铜钱,但地摊真品稀少。豫北地区常见民国时期河南地方铜元(如当十文、当二十文),但品相好的稀缺。
    2025-09-13 钱币 4823浏览
  • 长城邮票在中国邮政史上多次发行,以下是主要发行年份及相关背景:1. 1981年普票《祖国风光》系列 长城首次登上中国普通邮票,编号普21《祖国风光》中的第3枚为“万里长城”,面值8分,图案为金山岭长城段。该系列由陈
    2025-09-13 邮票 9862浏览
友情链接
底部分割线